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如果不是不遠處云氣氤氳的嶗山,眼前的場景必定經常讓王茜穿越回到十年前的曼哈頓。
超前的籌謀讓青銀理財少了手忙腳亂,多了從容舒適,乘上凈值化轉型的東風,實現了突破性發展。兩年多的時間里,青銀理財管理規模從資管新規發布時的500余億元,跨越到如今的2000多億元,激增三倍有余。
保守與進取:
700只產品“0破凈”
2022年,在全行業苦思“銀行理財該如何有效應對市場波動”之時,青銀理財擲地有聲地給出了答案。
Wind數據顯示,2022年,青銀理財所管理的近700只產品凈值均未曾跌破1,是全市場唯一一家實現“0破凈”的銀行理財公司。相比之下,2022年12月,全市場銀行理財產品的破凈率一度超20%。
“穩”,離不開準確的市場判斷、嚴格的交易紀律、合規的經營模式,更離不開守護投資者的初心。
王茜的市場判斷,往往多了一份清醒和審慎。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概念火熱,投資經理們對此振奮不已,但王茜給他們潑了一瓢涼水。在她堅持下,公司經謹慎研判,逆勢取消了一款新能源主題產品的發行。這在當時引來眾人的不解,但事實證明,這一果敢行動為投資者成功避開了隨后的一波市場下跌。
“沒想到她對了。”青銀理財的投資經理們很服氣,不過他們還是經常對王茜的“保守”感到抓狂。2022年10月初,國際金價尚在每盎司1700美元附近徘徊,市場非常看好金價的上漲機會,有投資經理說:“她批出的黃金頭寸額度就讓人感到‘無語’。”
投資經理當時的申請是大幅增加頭寸,但王茜堅持將黃金頭寸控制在交易紀律允許的配置比例范圍內。對此,她的解釋很簡單:“產品收益已達預期,雖然也看多黃金,但金價在此位置仍有一定的回撤風險,加一定倉位以后仍舊可以等待更好的位置。面對市場,克服人性的貪婪與恐懼最為不易。”
王茜對交易紀律的嚴格,更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有個交易日,某類資產大漲,但青銀理財從上到下的員工卻“倒吸了一口涼氣”——豪賺一筆但沒有及時止盈的投資經理不僅沒得到絲毫表揚,反而被王茜痛批。
據一位投資經理回憶:“那天她恰好有事沒在,又趕上行情飆升,我們沒來得及確認就草草結束投資例會,火速回到工位交易去了。”
包括這位投資經理在內的所有員工都從最初的不解到最后的領悟——“賺一時的錢和賺長遠的錢是有區別的”。
堅持合規經營則是王茜的另一條底線。雖然高風險債券的收益率高,但青銀理財有一條原則是“不做信用下沉”,這與很多資管機構的做法有區別。
青銀理財擁有投資、市場、風控、運營和綜合條線,條線之間不容許絲毫的“越軌”。“只有合規才能講規模。任何不合規的操作,即使帶來豐厚的利潤,也是絕不允許的。一旦埋下風險的種子,利潤會被不良吃掉,引發種種負面影響,甚至拖垮公司。”王茜表示。
守護投資者的初心,贏來的是投資者“用腳投票”。成立兩年多時間,青銀理財服務客戶總數從不足20萬增長到超過210萬,跨越式增長十倍。
但“保守”的王茜也是“進取”的王茜。當取之時,王茜絲毫不拖泥帶水。
何時當取,何處當進?
譬如大勢已現之時: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2018年,王茜及其團隊基于新規影響、市場條件、業務現狀等多方面因素,做出了“理財業務要擴張規模”這一逆勢判斷。“把餅做大、把收益做高,很多困局便迎刃而解。”王茜說道。
經過專業分析、反復溝通匯報后,王茜最終獲得了行里的支持。從結果來看,王茜的這份堅持贏來了巨額回報。在有完整數據披露的2021年,青銀理財的凈利潤飆升至4.08億元,助力集團口徑的理財業務凈利潤達到6.86億元的高位。
王茜表示:“有些理財子公司的母行渠道特別強,就可以從渠道的角度出發,制定發展戰略。但針對我們的情況,只能另辟蹊徑。”基于這一判斷,青銀理財堅持“代銷競爭”的市場策略,積極開拓全國市場份額。據最新數據,青銀理財已與28家機構開展代銷合作,涵蓋股份行、城商行、民營銀行以及互聯網頭部金融機構等類型,行外資金占比逐步提升。
“后續會繼續拓展合作機構。我們期望能夠走得更遠,未來客戶在提到青銀理財產品時,除了穩健,還有更多新的東西。”王茜說。
堅守與揚棄:
權益類產品跑出靚麗業績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對于投研能力建設,王茜有著異乎尋常的執著。“投研不行,青銀理財的發展好不了。”她說。
亮眼的成績單印證了青銀理財的股債投研實力:截至2022年底,青銀理財混合類產品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收益率9.11%,權益類產品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收益率17.08%,“固收+”主題產品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收益率5.7%。2022年,青銀理財封閉式產品到期全部達到或超過業績基準。
強大的實力源于日復一日的堅持。在青銀理財,從2018年開始每日兩次的投資例會雷打不動,堅持了五年。王茜與分管投資的高管、投資部門負責人、市場部門負責人、投資骨干等,每個工作日早晚都要研討當天市場行情和投資觀點。
不僅如此,青銀理財還要求投資人員無論職級,必須親自撰寫研報,并在內部分享,與團隊成員共同討論。
王茜說:“我們從一開始就致力于將自身打造為投資驅動型資產管理機構,以投資帶動產品設計,進而帶動客群。買方做投資,不能和研究分開。”
深諳堅守之道的王茜,又是敢于創新、敢于接納復雜手段的王茜。
創新,或者被淘汰,時代的腳步快得連唏噓的時間都不會留下。在王茜看來,只有差異化、特色化,才能在這個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多元大類資產配置就是青銀理財出奇制勝的一個縮影。據王茜介紹,青銀理財的投資團隊以大類資產劃分,已建立包括貨幣市場部、固定收益部、資本市場部、另類投資部、跨境與衍生品部等多個大類資產的投資部門體系,有效整合投資資源。在理財產品凈值化的當下,這無疑為產品整體的凈值表現增厚了“安全墊”。
直銷APP是青銀理財擁抱創新的又一大手筆。2020年開業之際,青銀理財就推出直銷APP,成為首個推出直銷APP的銀行理財公司。目前青銀理財直銷APP已有6萬多個客戶,是母行理財活躍客戶的1/5,直銷渠道的銷售額在20億元左右。
創新還意味著揚棄。很多理財公司身上,不可避免地留下較深的銀行印記。以輪崗為例,銀行體系里不同部門和分支機構之間的輪崗很普遍,但對資管機構而言,諸如固收部和權益部負責人直接對調等輪崗方式可能違背專業性要求,因此,青銀理財堅決摒棄銀行體系“老規矩”,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在考核方面,青銀理財同樣打破銀行的固有邏輯,對標資管機構,對不同的大類資產部門均設置不同的預期和目標,激勵各部門條線完成KPI,從而合力完成整個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目標。
“唯有堅守初心,才會有恒常的辯證法。”對青銀理財的未來,王茜是堅定的:做真正為了投資者的資管機構,做真正走得遠的資管機構。
那么,什么樣才算做成了?“如果國內能出現PIMCO(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這樣的資管機構,那一定會被投資者了解和認可。這也是我們理想中的樣子。”王茜沒有絲毫猶豫。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