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戰(zhàn)略下汽車供應鏈迎新機2、車輪上的重慶,跌宕起伏的中國頂級汽車城3、" />

      重慶汽車發(fā)展(重慶汽車發(fā)展歷史)

      作者:來淘車
      左側寬880
      左側寬880

      今天給各位分享重慶汽車發(fā)展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重慶汽車發(fā)展歷史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汽車目錄一覽:

      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戰(zhàn)略下汽車供應鏈迎新機

      2020年在疫情爆發(fā)初期,全國各地為阻斷疫情蔓延,不得不按下“暫停鍵”,此時全球汽車供應鏈為此陷入空前的混亂。2021年,愈發(fā)嚴重的“芯荒”危機,更為全球汽車產業(yè)的復蘇蒙上了一層陰影。深化改革汽車產業(yè)鏈,保障汽車供應鏈安全,時不待我。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guī)劃綱要》,一個重要的區(qū)域定調被正式披露: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正式被定調為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qū)之后的全國第四大經濟圈。作為中國中西部地區(qū)唯一的直轄市,重慶的區(qū)位優(yōu)勢、生態(tài)優(yōu)勢、產業(yè)優(yōu)勢、體制優(yōu)勢突出。同時,重慶也是我國重要的汽車制造基地,汽車產業(yè)是重慶最重要的支柱產業(yè),已形成“1+10+10000”優(yōu)勢產業(yè)集群,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70%,具有規(guī)模大、體系全、創(chuàng)新強、轉型快等特點。

      在汽車產業(y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的定義為成渝地區(qū)汽車供應鏈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新的機遇。

      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招商投資局局長 周青

      ?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招商投資局局長周青在日前舉行的中汽協秋季媒體沙龍上介紹到,近年來,面臨市場變化、轉型升級、疫情影響等多重挑戰(zhàn),重慶陸續(xù)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表現亮眼。

      一是汽車產業(yè)保持高速增長。2020年,重慶汽車產業(yè)增加值、產量、產值、營業(yè)收入、利潤總額和稅金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今年上半年,其增加值、產量、產值同比分別增長25% 、47%和29%,產量增速高于行業(yè)近一倍。

      二是高端化發(fā)展國內領先。長安汽車UNI系列、長城汽車坦克、福特林肯、吉利極星、金康賽力斯等助力重慶成為中國汽車,尤其是自主品牌高端化發(fā)展的領先地區(qū),售價10萬元以上的整車產品占比從2018年的30%提升至目前的42%,告別中低端發(fā)展路徑。

      三是車企紛紛加大投資。長安汽車系列新能源、智能化的重大、核心項目落地,長城汽車打造整車、發(fā)動機、變速器產業(yè)集群基地,吉利集團打造換電總部和全產業(yè)鏈基地,東風集團、比亞迪、北汽集團等紛紛深化在渝發(fā)展。重慶是我國自主品牌前三(長安、長城、吉利)集聚發(fā)展的唯一省市,成為中國汽車產業(yè)投資的優(yōu)質、熱門地區(qū)。

      四是新能源發(fā)展提速。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215%,長安汽車、長安奔奔E-Star等企業(yè)和產品銷量排名全國前列,市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趕超全國,氫燃料汽車和換電模式加快發(fā)展。重慶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明顯提速,部分領域已在國內實現領先。

      長安汽車兩江工廠焊接車間

      五是智能化轉型加速。重慶是全國第三個開放自動駕駛測試、第四個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qū)的省市,在全國率先開放城市快速路開展自動駕駛道路測試。長安汽車加快向科技出行公司轉型,小康集團與華為深度融合發(fā)展。重慶已成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應用場景領先、產業(yè)基礎優(yōu)、產銷規(guī)模大、技術水平高的領先地區(qū)。

      未來,在“十四五”期間,重慶將加快汽車產業(yè)轉型升級和供應鏈現代化步伐。到“十四五”末,重慶傳統燃油發(fā)動機汽車產量占比將下降到65%;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氫能源汽車占比上升到35%;電子在汽車總成本的占比從現在的17%上升到30%以上;軟件的占比從現在的2%上升到20%左右;軟件將貫穿于研發(fā)、設計、制造、銷售、售后服務全過程,讓汽車更智能,使用更方便。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十四五”期間,重慶全市將建成智能網聯先導區(qū)700km2,智能網聯道路1300km,其中高速公路190km,車路協同道路150km,爭取成為全國自動化駕駛示范基地。目前,重慶全市已建成換電站72座,建設規(guī)模居全國第二。

      另外,重慶也在不斷提升供應鏈水平,目前重慶有規(guī)上汽車配套企業(yè)100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yè)118家,在全國排名第6位,其中60%都是汽車的配套企業(yè)。在“十四五”期間,重慶將造苗培土、補鏈強鏈招商引資,推動汽車供應鏈向專業(yè)化、精細化、特色化、創(chuàng)新化發(fā)展。同時從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è)。

      與此同時,重慶還將通過智能化為汽車制造和供應鏈賦能。重慶市是全國互聯網五大頂級節(jié)點之一,目前已發(fā)展二級節(jié)點19個,接入企業(yè)節(jié)點1500個,標識注冊量已達到55億個,累計解析量已達到22億次,日均解析量5000萬次。工信部公布的15個雙跨平臺,12個落戶重慶。重慶正在推動“5G+互聯網”行動,拓展在制造業(yè)中的運用場景,重點已推出智能化改造項目,推動建設智能化工廠、數字化車間、自動化生產線,提升企業(yè)智能化水平。

      長城汽車重慶智慧工廠鳥瞰圖

      重慶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取得的成績是各方支持的結果,而即將在10月15-16日舉行的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便是中國機械工業(yè)聯合會和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對重慶汽車產業(yè)支持的具體舉措。本屆大會的舉辦順應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對汽車產業(yè)供應鏈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合作協同、加快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在以“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戰(zhàn)略下的汽車供應鏈新機遇”為主題的分論壇上,重慶市政府相關領導將同與會嘉賓分享重慶汽車產業(yè)鏈的發(fā)展經驗、介紹相關產業(yè)政策,并在大會期間安排嘉賓考察重慶產業(yè)環(huán)境和重點企業(yè)、園區(qū)等內容。以此次大會舉辦為契機,充分展示重慶汽車產業(yè)雄厚的產業(yè)基礎,巨大的投資潛力,廣闊的發(fā)展前景,通過合作共贏,與行業(yè)企業(yè)共同構建中國汽車供應鏈新生態(tài),實現產業(yè)可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

      據悉,以“補短鑄長、融合創(chuàng)新——構建中國汽車供應鏈新生態(tài)”為主題的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是全球汽車供應鏈領域的頂級盛會,包括1場大會論壇、7場主題論壇、3場重磅發(fā)布、1場成果展示和多場參觀考察活動。

      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議程

      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由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中國機械工業(yè)聯合會指導,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重慶兩江新區(qū)管理委員會主辦,重慶市招商投資促進局、重慶兩江新區(qū)開發(f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協辦,并得到合作伙伴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地平線的大力支持。屆時,政、產、學、研、用等領域的重要人士將聚集一堂,數百家汽車供應鏈領域的主流企業(yè)將與會,近百家國內外主流媒體將進行現場和線上全程報道。

      目前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報名通道已經全面開啟,參會人員可通過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官網()、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官網(www. chinaautoscc.cn)、“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微信公眾號(caam-cascc),以及汽車縱橫官網()及“汽車縱橫”公眾號(AUTO--REVIEW)報名參會。

      未來,“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每年舉辦一次,與“中國汽車論壇”成為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傾力打造的兩大年度頂級行業(yè)盛會,具有極大的行業(yè)影響力和權威性。

      車輪上的重慶,跌宕起伏的中國頂級汽車城

      文/騰馬丁博士

      車圖騰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

      重慶,一座奔跑在車輪上的城市。在這里,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輛吉普車,曾是我國的重型軍車生產基地,汽車產量曾連續(xù)3年位居全國第一……重慶汽車產業(yè)帶著獨特的歷史,帶著無數榮耀,在新的潮流中默默前進。

      這座與長春爭做“中國底特律”的汽車城,在中國車市的激蕩變革中,畫出了怎樣的趨勢曲線?

      -01-

      在“汽車城”之前,重慶最為響亮的招牌是兵器工業(yè)。事實上,兵工正是重慶工業(yè)發(fā)展的基石。

      先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重慶地處內陸腹地,位于長江上游,四面環(huán)山,兩江環(huán)抱、近代以來就是西南最大的水陸交通樞紐和內河外貿口岸。正是由于這種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重慶戰(zhàn)略后方基地的重要地位。

      重慶的兵器工業(yè)基礎可以追溯到晚清。

      舉兩個例子:重鋼的前身是張之洞建立的漢陽兵工廠,后來搬到重慶成為國民黨第29兵工廠;特鋼的前身是1936年劉湘建的兵工廠,主要生產鋼材追擊炮和炮彈等。而最為著名的長安汽車,前身則是1862年李鴻章創(chuàng)辦的上海洋炮局。

      后來到了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全國各地向重慶又遷入并新建了一批兵工廠。再后來,國民政府幾番折騰遷移,加上戰(zhàn)火連綿,等到1949年解放時,僅存7個兵工廠,但都遭到嚴重破壞。

      而這7家中,有6家在后來成為重慶汽車工業(yè)(包括摩托車)扛鼎者,成了大名鼎鼎的6塊金字招牌:

      長安(第21兵工廠,生產二連127.四連145機槍)、江陵(第10兵工廠,生產以37炮彈為主的大炮彈)、嘉陵(第25兵工廠,生產145、127的炮彈)、長江(第20兵工廠,生產子彈)、建設(第21兵工廠分廠,主產步槍)、望江?(第50兵工廠,生產37炮)。

      新中國成立后,重慶兵工企業(yè)開始“軍轉民”,先后經歷了三個大階段:建國初期、大躍進時期和改革開放。1958年大躍進中出現了大上民品的局面,后來又被“一刀切”地下馬了。真正開啟“軍轉民”大潮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國防工業(yè)要以民養(yǎng)軍,軍民結合。”

      (正在作業(yè)的兵工廠)

      兵工與汽車,工藝相近、技術相通,重慶兵工企業(yè)近水樓臺,轉型很快。1980年,全國汽車產量僅22萬輛、微型汽車產量僅210輛,摩托車產量僅5萬輛;而到了1990年,單單重慶,兵工企業(yè)的汽車工業(yè)產值已達19億元,占重慶市總產值的73.8%。

      (兵工廠生產的武器)

      也就是說,90年代伊始,重慶汽車工業(yè)已經是經濟支柱了。

      接下來的數據很重要,直接體現了重慶兵工與汽車的“嫡系”關系:1992年,重慶的兵工系統企業(yè)所生產的汽車產量,占重慶總產量的60%,摩托車產量占100%。

      -02-

      在重慶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歷程中,一如其他汽車城一樣,最重要的節(jié)點之一,就是合資。引進-消化-吸收,是國家戰(zhàn)略下車企們的普遍做法。

      重慶汽車工業(yè)的崛起,也有兩個大事件:

      1985年,重慶汽車制造廠與日本五十鈴合資設立重慶市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yè),慶鈴,它也是全國第一家中日合資的汽車生產企業(yè);再一個就是1993年,兵器工業(yè)公司和日本鈴木則合資成立了長安鈴木。

      在這里,就看出一個很容易被人忽視的事實,我們一般認為,中國車市的萌芽從桑塔納開始,而實際上,重慶汽車工業(yè)的壯大,幾乎在同一時期。

      一個家喻戶曉的例子:長安鈴木奧拓。

      奧拓是中國第一代微轎,也正是它的出現,圓了很多人的汽車夢。要知道,當年的奧拓,與后來調侃它的段子:“年輕不曾努力過,如今只能開奧拓”可截然不同,當時的奧拓雖說是微型車,買得起的人也是鳳毛麟角,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來一個有趣的對比:90年代,奧拓價格在6.8萬左右,而桑塔納的價格在18萬左右。從目標用戶來看,奧拓是當年個體戶的專用車,而桑塔納車主,可能得有大別墅、大買賣才行。

      從1995年第一輛國產奧拓0.8L車型下線,到2008年7月,長安鈴木宣布奧拓正式停產,中間的13年歷程,奧拓成為了微車市場上具有傳奇色彩的車型,在中國市場上的總銷量更是超過了50萬輛,開遍了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

      當然,除了長安,當時國內還有另外三家軍工企業(yè)生產鈴木奧拓——西安秦川、吉林江北、湖南江南。

      這里還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輛國產奧拓雖然在1995年下線,但是在此“長安鈴木奧拓”之前,1984年長安汽車已經引進了日本鈴木奧拓車型的技術,自行模仿研發(fā),生產“長安奧拓”,只是尚未成立合資公司而已,所以與桑塔納處在一個時間點。

      如果要深入評價奧拓的意義,那么,時間要往后退一退。

      首先要看,建國早期,重慶汽車工業(yè)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1957年初,長安機器制造廠(即第21兵工廠,今長安汽車的前身之一)按照中央指示和上級部門安排,對美國威利斯M38A1車型進行逆向研發(fā),于1958年5月試制出了第一輛樣車,命名為長江牌46型吉普車——這是中國第一輛吉普車,也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北汽212的前身(時至今日,很多人仍然誤以為后者才是中國第一輛吉普車)。

      另一個重大事件,是1965年,四川汽車制造廠在重慶雙橋成立,中國第一個重型卡車品牌——“紅巖”在川汽誕生。紅巖重卡不是“土生土長”,而是法國貝利埃汽車公司技術轉讓的結果,而這款外來的車型之所以選址重慶,正是看中了它當時較強的工業(yè)實力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

      在1984年國慶閱兵儀式上,運載了“巨浪”潛射導彈的紅巖CQ261越野汽車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后面跟隨的是運載多用途反艦導彈的紅巖CQ261。和解放CA30一樣,紅巖汽車,也被深深刻在了“軍工”的光榮史冊上。

      到這里,才可以真正看出奧拓出場的意義。

      從建國初期一直到80年代,重慶汽車工業(yè)底子很強,但是當時的格局有明顯缺陷:“缺輕、少微、無轎車”,產品結構十分不合理,技術能力也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

      重慶汽車工業(yè)要想進一步發(fā)展,只有先從發(fā)達國家引進技術開始,才能逐漸形成生產能力。長安鈴木奧拓的成功,填補了重慶汽車工業(yè)民用微型轎車的空白,并在引進過程中,通過不斷提升國產化率,形成了強大的零部件供應體系。

      -03-

      奧拓的引進與興起,不是個例。

      1997年重慶被劃為直轄市,當時,被劃為重慶支柱產業(yè)的汽車產業(yè),適逢一個大背景:改革開放以后,國家以發(fā)展經濟為主旋律,汽車產品方向必然向私家車調整,“家轎”,正是那個時代產生的關鍵詞。

      自1999年起,長安開始與通用、福特等國際知名車企接洽,尋求合資合作的機會。2001年4月,長安與福特“聯姻”,成立了長安福特。2006年,馬自達汽車公司參股長安福特,成立長安福特馬自達。后來,長安與馬自達單獨牽手,在隨后的2007年。在那個時期,長安福特馬自達與沃爾沃也有過一段時間的合作,生產和銷售沃爾沃S40。

      (2003,長安福特首款車型福特嘉年華正式下線,李鵬委員長親自為當日下線的新車揭幕,并為新車簽名留念)

      至此,長安汽車這個重慶汽車工業(yè)版圖中的帶頭大哥,幾乎穩(wěn)定了合資版圖。

      與此同時,“家轎”浪潮之下,自主品牌也紛紛上馬。

      請注意,這是一個關鍵節(jié)點。

      如果說,重慶汽車工業(yè)大致分為兩個階段,整個90年代的任務是“軍轉民”圓滿完成,打好了第一步的“地基”:1995年,重慶市汽車產量達11.45萬輛,成為全國第五大汽車生產基地,規(guī)模排在一汽所在的吉林、二汽(東風汽車)所在的湖北、上汽所在的上海以及北汽所在的北京之后。

      那么新千禧的第一個十年,即2000-2010時期,重慶汽車工業(yè)不僅充分汲取了之前的養(yǎng)分,更跟隨經濟發(fā)展的浪潮,手疾眼快地抓住了西南地區(qū)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開始了急劇的擴張。

      然而,成敗皆蕭何。

      2018年以后,重慶汽車產業(yè)急轉直下,究竟為何?

      汽車產業(yè)周期長達10年,那么往前推10年,2018-2019年的落敗,也正是2000-2010年這個擴張期所埋下的惡果。

      在這里,我們僅需簡單列舉兩個個主要車型,就可略見端倪。

      2006年1月,力帆首款車型520上市。有意思的是,這個車名既不是平臺代號,也不代表發(fā)動機排量,而是網絡用語“我愛你”的意思。

      2006年11月,長安渝北工廠生產的首款轎車奔奔上市,與奇瑞QQ一時爭鋒。

      從奔奔開始,長安正式走上了“以微為本、以轎為主”的發(fā)展之路。

      而另一個,力帆520,吹響了“摩幫”從“兩輪”向“四輪”進軍的號角。然而,這聲號角自身的悲慘命運,也代表了這一輪“摩幫”轉型失敗的共同命運。

      -04-

      1995年10月13日,中國嘉陵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一時間,嘉陵摩托的員工都變成了山城里的富人。

      一位嘉陵摩托的老員工透露過,“剛剛上市的時候股價是23塊多,工人有兩千股,中干是四千股,廠干是八千股。”

      據說,當天全重慶的皮衣幾乎被嘉陵員工買空,嘉陵摩托、皮衣、夢特嬌,成了嘉陵人最“顯富”的標簽。

      重慶摩幫的興起,始于嘉陵,它不是別人,正是上文那個6大兵工廠之一。其余幾家,也都在“軍轉民”的浪潮中,投入了摩幫,也成就了摩幫。

      1995年,嘉陵在全國的銷量已經超過100萬輛,并且成為上市公司,風光無兩。而且,以嘉陵為核心,重慶迅速發(fā)展了一批配套企業(yè),包括宗申和隆鑫,后來資本逐漸積累雄厚,也開始向汽車業(yè)轉型進發(fā)。

      跟嘉陵比起來,力帆是“弟弟”。據尹明善回憶,1989年,自己準備放棄沒有太多前景的出版行業(yè),正在四處尋覓商機之時,當時的重慶,摩托車市場已經極其火爆,摩托車廠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當時的行業(yè)老大是嘉陵,老二是建設(也是6兵工廠之一),兩家都不愿意把發(fā)動機賣給小廠,導致核心部件發(fā)動機供不應求。尹明善正是抓住了這個商機,把建設集團維修部的發(fā)動機配件買過來,自己裝配成發(fā)動機再賣出去,成本僅1400元而賣價高達1998元,從此開啟了后來力帆的輝煌。

      90年代初,重慶“摩幫”連續(xù)多年奪得全國摩托車整車和發(fā)動機產銷量“雙冠王”,撐起了彼時重慶工業(yè)和進出口的半壁江山。

      然而,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2020年8月7日,力帆申請破產。

      同時,重慶嘉陵的證券簡稱已由“*ST嘉陵”變更為“*ST電能”,并計劃剝離所有摩托車業(yè)務。

      這意味著,重慶“摩幫”時代,落下帷幕。

      -05-

      宏觀來看,摩托車產業(yè)與汽車產業(yè)有一個時代差。

      從全球產業(yè)更迭的范圍來看,當一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400美元到1200美元之間時,這是摩托車的黃金時代。達到1200美元之后,摩托車的銷量開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家用汽車。

      如今,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了10000美元,而人均1200美元已經是17年前的水平了。

      那么,是否可以得出結論,重慶摩幫的衰落,是中國經濟發(fā)展歷程中,無可避免的大勢呢?

      需要承認的是,重慶摩幫遭遇了一些外部原因。

      一來,1999年,我國“禁摩”范圍蔓延至70余個城市,國內市場大幅縮減;

      二來,重慶摩幫的主要出口國家是越南,而2002年1月1日,越南政府將摩托車整車進口關稅從之前的60%提高到100%,嘉陵、宗申以及重慶摩幫全部退出。

      然而,要最終評價重慶摩幫,我們必須把目光放在全球范圍之上。

      一個客觀的事實是,日本、德國、美國無一不是發(fā)達國家,比中國富得更早,產業(yè)升級領先我們一個時代。然而,以上幾國,正是全球摩托車強國的頂級代表。

      正如四輪汽車一樣,要評價一個國家是不是摩托車強國,看的不是本國市場容量的大小,而要看是否成長出全球性的強勢品牌。日本有摩托車四大家族:雅馬哈、本田、鈴木、川崎,德國有寶馬,美國有哈雷。

      那么,用“大而不強”四個字形容重慶摩幫,并不冤枉。

      在90年代那個有車就能賣出去的黃金年代,無論是力帆還是嘉陵,他們早已習慣了逆向研發(fā)、低端制造、拼拼湊湊、躺著掙錢,最后市場變了只能拼命壓價,導致巨額虧損。

      摩幫并不是真正的“幫”,這些大佬,因價格戰(zhàn)打得四分五裂。

      所以,別怪力帆從“兩輪”向“四輪”轉型失敗。

      因為,重慶摩幫,兩輪本身就已經失敗了。

      -06-

      再提一次,摩托車產業(yè)與汽車產業(yè)有一個時代差。

      也就是說,90年代重慶摩幫的勃興之時,已經埋下了日后落幕的種子。

      那么,重慶的四輪汽車產業(yè),要比摩托車產業(yè)往后推10年,勃興與衰敗的關鍵期,正是上文說的,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

      重慶摩幫的“大而不強”,與重慶汽車工業(yè)的“大而不強”,如出一轍。

      本世紀初的奔奔,是一款定位微型的轎車,基于重慶長安汽車的微型車為核心的戰(zhàn)略打造。奔奔的成功也衍生出了奔奔mini之類的車型。

      除了長安汽車之外,當時,重慶的民營汽車企業(yè)百花齊放,培育出了渝安(現小康集團)、銀翔、鑫源等等,主營產品無一不是微客、微卡這類低端車型。

      這里有一個雙向的現象:

      一方面,相比東部地區(qū),中西部地區(qū)個體消費能力相對偏低,因此中低端車型是該地區(qū)最大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車市消費升級到來之時,重慶汽車產業(yè)似乎“反應不過來”,仍然如摩幫那樣,沉迷粗制濫造不可自拔。

      這也是為什么,重慶的車企普遍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以中低端市場起步,而且事到如今,大部分依舊停留在中低端市場,鮮有精品化車型的原因。

      重慶制造之所以總給人一種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正在于此。

      -07-

      路徑依賴,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都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就是說,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并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就像,習慣了計劃經濟的長春,在改革開放之后也走不出來被“計劃”的心理,自由市場大潮之下,遠遠落后了。時至今日,本地的應屆畢業(yè)生,如果被家里“安排”了工作,仍舊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同理,走低端路子,一旦走出了一條路徑,走出去就很難了。如果自我革命走自主研發(fā)、高端產品的路子,那要有刮骨療毒的勇氣才行。

      更何況,一個企業(yè)所依賴的路徑,背后站著這個路徑所培養(yǎng)出的利益集團,往往,他們才是改革與否的真正主導者。

      2016年,重慶汽車產業(yè)達到巔峰,產量高達316萬輛,產值5400億元,占比2016年重慶17558.76億GDP的近1/3。

      而到了2018年,重慶市GDP增幅僅為6%,結束了近20年來的高漲,其中汽車制造業(yè)下降17.3%,是重慶7個支柱產業(yè)中,唯一出現下滑的板塊。

      -08-

      長安汽車,就像一只雞窩里飛出的金鳳凰。

      盡管近幾年長安汽車出現了不小的波動,合資板塊鈴木離場,福特腰斬,自主板塊產品處在換代更迭期,一時間,長安汽車似乎在“硬著陸”。

      但是,長安汽車與重慶其它車企最大的不同,就是擺脫了“路徑依賴”,把目光從偏安一隅的山城放到了“五國九地”,堅持自主研發(fā),打造精品化車型,不遺余力地向高端發(fā)展。

      2017年左右,車市出現兩股浪潮:一是消費升級、低端車型購買力受阻,二是低線城市第一輪私家車普及結束、進入存量市場。兩股勢力疊加,讓重慶許多走低端化產品路線的、品牌相繼遭遇重創(chuàng)。

      而唯一走出影響的,就是長安汽車。

      今年疫情之后,長安汽車4、5月份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2%和54.3%,連續(xù)兩個月蟬聯中國品牌銷售冠軍,6月份繼續(xù)保持上升趨勢;長安福特5月份銷量為21872輛,同比增長一倍,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8.7%。兩家車企似乎重新找回了狀態(tài)。

      更是被重慶人津津樂道的,是兩款誕生在今年的車型。

      今年3月,第一款國產林肯車型冒險家在重慶兩江新區(qū)下線,這是林肯汽車首次在北美以外生產,也是重慶汽車工業(yè)首次作為國際奢侈品牌投入生產。冒險家建議零售價從246,800元起步,成為重慶造汽車中單車價值最高的車型。

      同時,去年底以來CS75、CS55和逸動等多款車型“PLUS”化,長安UNI-T等高端產品的發(fā)布,再加上歐尚品牌獨立之后,今年以來連續(xù)發(fā)布歐尚X5、歐尚科賽5等一系列高質量產品,使得長安汽車的銷量一路扶搖直上。

      今年1月至6月,長安汽車集團共銷售汽車830,992輛,實現同比正增長。6月份銷量達到194,406輛,同比增長38.1%,其中自主研發(fā)產品的汽車系列占長安中國品牌汽車月銷量的一半。

      論核心技術,長安汽車自主研發(fā)中國第一個模塊化發(fā)動機研發(fā)平臺——藍鯨動力,使重慶汽車工業(yè)踏上技術研發(fā)快車道。

      論“新四化”,長安汽車一款搭載L3級自動駕駛系統的全新車型“UNI-T”正式在重慶量產。這款車型所折射的光環(huán)是,長安汽車已經掌握了200多項智能核心技術,70多項智能功能已經在這種大規(guī)模生產模式下進行,其中20多項是國內首創(chuàng)。

      新能源方面,吉利汽車在兩江新區(qū)登錄,建設高端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特斯拉也隨后造訪,積極尋求合作。

      低端制造,這個舊標簽正在日益褪色。

      需要看見,企業(yè)和企業(yè)家作為創(chuàng)新和變革的主體,不假,但汽車工業(yè)是產城融合的大事業(yè),重慶汽車工業(yè)重回軌道,還要得益于重慶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8年12月,重慶市政府發(fā)布了《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汽車產業(yè)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要大力提升汽車產業(yè)產品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輕量化水平,實現產業(yè)發(fā)展動能轉換。

      2019年6月,投資5.5億元建設的汽車風洞(汽車環(huán)境風洞、汽車空氣動力學-聲學風洞),在重慶兩江新區(qū)正式亮相并啟動試運行,這是我國中西部首座汽車風洞;2019年12月,中國汽車研究院智能網絡化汽車測試基地正式建成,是西部地區(qū)第一個智能網絡化車輛綜合測試評估基地,能滿足未來智能汽車無人駕駛的測試規(guī)范和場地要求。

      目前來看,2020年,重慶汽車產業(yè)呈現低開高走態(tài)勢,全年預計產量138萬輛,同比持平,預計實現產值3390億元,同比增長5%。

      時移世易。

      重慶,這座昔日的第一汽車城能否找回昔日榮光?

      值得期待。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重慶:2022年年產汽車或占全國產量10%

      重慶市政府印發(fā)了《關于加快汽車產業(yè)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當中提出了“到2022年,全市汽車產業(yè)在全國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年產汽車約320萬輛,占全國汽車年產量的10%,實現產值約6500億元,其中,年產新能源汽車約40萬輛、智能網聯汽車約120萬輛,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研發(fā)制造基地。”的目標。

      為完成上述目標,重慶市政府提出了加快重點領域發(fā)展,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加強公共平臺建設、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加速融合發(fā)展、加快推廣與應用和試點示范等六大當地汽車產業(yè)轉型主要任務。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成為未來重慶市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落腳點,接下來將加快企業(yè)的合并重組合理利用社會資源,加大研發(fā)投入,推動整車升級提高零部件的競爭力。例如“未來重慶市年新車型投放量達到20款,其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10款以上;引進國內外知名研發(fā)機構來渝設立研發(fā)基地,通過對整車安全、新一代動力電池、智能網聯系統、核心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提升整體研發(fā)應用水平”等。

      此外,重慶市政府還提出了加強人才隊伍保障,形成四位一體的汽車人才培養(yǎng)體系(四位:政府、大中專院校、培訓機構、企業(yè)),同時還提出了加強政策支持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優(yōu)化產業(yè)布局、優(yōu)化產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措施保證重慶2022年目標順利達成。(消息來源/文:重慶政府網/ 楊雅琪)

      @2019

      關于重慶汽車發(fā)展和重慶汽車發(fā)展歷史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標簽:

      左側寬880
      左側寬880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播放在线|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网址|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91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三卡四卡|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69网站|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特黄特黄的大片|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亚洲av第一网站久章草|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亚洲α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 | 亚洲一卡2卡三卡4卡有限公司|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麻豆| ass亚洲**毛茸茸pics|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亚洲午夜福利717|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