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周末想從成都去廣元市玩2、行駛燈、霧燈、鹵素燈和射燈區別在于哪里,適合什么車型?3、" />

      成普汽車(成都普誠電子有限公司)

      作者:來淘車
      左側寬880
      左側寬880

      今天給各位分享成普汽車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成都普誠電子有限公司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汽車目錄一覽:

      本周末想從成都去廣元市玩

      火車票:空調硬座¥45

      區號:0839

      郵政編碼:628000

      位置:廣元位于四川省北部川、陜、甘三省交界之處成普汽車,北連秦嶺,南接劍門,扼古金牛道之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是川北第一重鎮。

      面積:全市面積16616.59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299.16萬

      行政區劃:轄旺蒼、蒼溪、劍閣、青川4縣和朝天、元壩、市中區3個縣級區

      市樹:塔柏

      市花:桂花

      別名:女兒國

      廣元,古稱利州,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成普汽車的故里,地處中國西南腹地,長江上游,川陜甘三省交界處,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廣元,歷史悠久,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貫穿全境,并擁有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劍門關國家森林公園,皇澤寺、千佛崖、覺苑寺三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白龍湖、鼓城山——七里峽、黑石坡、水磨溝、天臺山、川北溫泉等十多處國家級、省級品味的旅游資源,三國遺址遺跡140多處。

      廣元市地處四川北部嘉陵江上游,是陜、甘、川三省接合部,素有"川北門戶"之稱。1985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地級市,轄旺蒼、蒼溪、劍閣、青川4縣和朝天、元壩、市中區3個縣級區。全市面積16616.59平方公里。1998年總人口299.16萬。

      廣元古稱利州,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廣元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元人民對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境內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即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祀廟皇澤寺和被譽為"歷代石刻藝術陳列館"的千佛崖摩崖造像,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即觀音崖摩崖造像、鶴鳴觀道教石刻造像、覺菀寺唐代壁畫、紅軍石刻標語碑林和柳橋紅軍標語牌坊等。有國家級風景區劍門蜀道(廣元是中心地帶),"天下雄關"劍門關,"三百里程十萬樹"的翠云廊以及千仞絕壁之上的古棧道遺址等,境內還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唐家河、鼓城山森林公園、天中山森林公園等。

      【城市概況】 廣元,古稱利州。地處四川盆周北部山區、嘉陵江上游、川陜甘三省結合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的誕生地,是三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走廊,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85年建立省轄地級市,轄市中區、元壩、朝天三區和蒼溪、旺蒼、劍閣、青川四縣,幅員面積1.6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03萬,城市人口27萬,市城區面積25平方公里。是對外開放城市、全國首批農科教結合示范區,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和四川省山水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城市。

      【經濟發展】 堅持“三次產業互動、城鄉經濟相融”,狠抓城市經濟、縣域經濟、民營經濟、旅游經濟、特色經濟五大板塊,著力培育有色金屬、食品飲料、藥業、種草養畜、林果、旅游六大特色支柱產業。2003年全市生產總值104.1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36.7億元、29.5億元、37.9億元,分別上年增長10%、4.6%、18.6%、9.3%,比1985年增長1.82倍、1.27倍、1.63倍、3.21倍,年均遞增5.9%、4.7%、5.5%、8.3%。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由1985年的43.7:34.2:22.1調整為35.3:28.3:36.4。糧食產量121.5萬噸,出欄肉豬307.3萬頭,工業總產值57.0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4%、1.92倍、3.55倍、12.64倍、7.77倍,年均遞增0.9%、6.14%、8.8%、15.62%、12.82%。財政收入7.3億元,一般預算支出1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17倍、28倍,年均遞增14.89%、20.57%。民營經濟增加值34.7億元,比2000年增長29.7%,年均遞增13.9%。

      【對外開放】 共實施國內經濟合作項目2234個,引進到位資金82.51億元,中恒紡織、啟明星鋁業、娃哈哈飲料、廣益食品、正大青春寶、深圳賽格、溫州新紀元、陜西聯星、青島中能信紛紛落戶廣元。全省“盆周山區外經貿發展示范市”創建工作成效明顯,培育外經貿企業40家,取得自營進出口經營權企業30家,“三資企業”17家,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家客戶建立貿易關系,出口商品13大類60個品種,出口總額5803萬美元、增長50倍。建立畜禽、紡織、農產品、高耗能等四大產品出口基地,形成“鞏固亞洲,開拓遠洋,發展俄東、新馬地區和中東”的市場格局。加工貿易額5571萬美元,居全省第四位。境外勞務輸出400人,培訓儲備8600人。

      【城市建設】 強化發展意識做強城市,強化精品意識做優城市,強化環境意識做美城市。“城市二次創業”順利推進,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采取利用土地生財聚財、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發動社會各界籌資、管好用好建設資金、有償轉讓市政公用設施等籌資措施,共投入中心城區建設資金27.2億元。實施“硬化、文化”工程。拆遷房屋52.56萬平方米,新建房屋93.28萬平方米,其中安居工程和經濟實用房71.28萬平方米。新建利州東路、苴國路、利州廣場、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重點工程,新建設中廣天然氣長輸管線292公里,新建城鎮防洪堤42.2公里。新建南河體育場、圖書館、廣元文化大廈、紅軍文化園、皇澤寺二期改(擴)建工程等一批文體設施。實施“綠化、亮化”工程。以鳳凰山公園為“綠心”,以嘉陵江、白龍江、南河沿岸為“綠軸”,以城周天臺山、南山、黑石坡森林公園為“綠屏”,建設點線面結合、環境景觀相互交融的城市綠地系統,城市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增長7.4倍和2.65倍。利州、鳳冠等城市景點廣場安裝了龍柱燈、奧立八方燈等20余種燈型1萬余盞,亮燈率98%以上。實施“凈化、美化”工程。街路清掃保潔200萬平方米以上,垃圾清運、處理率均達100%。建成煙控區13個33平方公里,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10個19.9平方公里。農房建設竣工面積年均保持在220余平方米以上,農村人均居住面積22平方米,寶輪鎮被授予“國家示范鎮”稱號。新建沼氣池14.45萬口。2003年末與建市時比,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增長7倍,人口增長4.2倍,人均道路面積增長2.9倍,城市排水管網密度增長5.5倍,日供水能力增長40倍,每萬人公共汽車增長12倍,居民用氣普及率77.7%,人均居住面積增長1.8倍,城鎮化率提高13.8個百分點,城市綠化覆蓋率增長7.4倍,人均公共綠地增長2.65倍。2003年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交通信息】 廣元是川陜甘毗鄰地區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寶成鐵路、成普鐵路和108、212兩條國道主干線在市城區交匯,嘉陵江水運可直達重慶,廣元機場已開通廣州、北京、西安、九寨溝四條航線,綿廣高速全線通車,廣巴高速正式立項,集水、陸、空于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使廣元處在一個扼水陸要沖、控南北咽喉的樞紐位置上,成為東連中部、東部,西接大西南、大西北的重要通衢。“一小時到縣”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公路總里程4666.47公里,新建改建國省縣鄉公路2300公里、村道公路5568公里,新鋪油路、水泥路810公里,新建高速公路59.7公里、高等級公路227.3公里。固定電話32.6萬戶,其中城市18.5萬戶,移動電話71.1萬部。建成政府信息資源網、政府系統辦公業務網,金稅、金卡網絡系統普遍推行,電視監控、智能防盜系統普遍推廣。

      【生態環境】 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加大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水土保持等工程實施力度,切實搞好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造林900.82萬畝,森林覆蓋率42.3%,比1985年提高18.2個百分點。保護水域面積158平方公里。突出抓好嘉陵江等重點江河的水污染治理,廢水排放達標率86%,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57%。轄區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主要流域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是西部自然生態環境最佳地區之一。

      【社會事業】 堅定不移實施科技興市戰略,全面推行黨政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目標責任制,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65項,引進推廣國外先進科技成果42項,科技促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27%。蒼溪縣被評為“四川省科技工作先進縣”。普及義務教育,擴大高中教育,強化職業教育,重視成人教育,培育高等教育,發展民辦教育。教育投資5.82億元、增長20倍。按期完成“兩基”。建成教育網,實現“校校通”。各級各類學校2397所,民辦教育機構257所,建成國家、省、市重點(示范、特色)學校175所,四川省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廣元外國語學校、蒼溪中學、劍閣職中等一批知名學校正在崛起。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98%、90.7%、62.4%,特級教師69名。在校生54.4萬,3-6周歲幼兒入園率65%,小學、初中入學率99.17%、99%,鞏固率97.92%、97.5%,居全省第5位成普汽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52%,在校生4.34萬,萬人口在校生比居全省第8位,高考錄取率71.89%,普通高考萬人口升學率居全省第11位。職業學校在校生3.25萬,畢業安置率98%。教育科研課題實驗結題80項,省政府獎勵10項。衛生機構1161個,醫院床位7548張、每千人口擁有2.49張,衛生技術人員9371人、每千人口擁有3.09人,村衛生站2184個,鄉村醫生2376人,政府預算衛生經費支出增加12倍,平均期望壽命提高3歲。農村三級醫療衛生、三級防保網絡鞏固發展,醫療衛生中心、新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初步形成,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麻風病患病率控制在307.18/10萬、0.02‰,抗擊“非典”取得無死亡病例、無二代病人、無醫務人員感染、無疫情擴散的階段性重大勝利。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廣元籍選手曾榮獲亞運會金牌1枚,全運會金牌、銅牌各1枚,全錦賽銅牌1枚,省級賽區金牌69枚、銀牌52枚、銅牌58枚。向國家隊輸送優秀運動員20名。獲全國、全省群眾體育先進集體21個、87個,全國、全省先進個人24人、124人。學校體育連續6年獲省一等獎。投資2500萬元的南河體育場等一批體育基礎設施功能齊備。創新農村文化發展思路,蒼溪縣“生態庭園經濟+庭園文化”模式受到中央領導和省委、省政府好評,并在全省推廣。女兒節、雪梨節、山珍節、荷花節、桃花節、豆腐節等地方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館藏圖書39.7萬冊,年接待讀者19.9萬人,年借閱圖書44萬冊。廣播、電視覆蓋率94.76%、96.21%,有線電視入戶率35.9%。

      【居民生活】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146元,累計增長6.25倍,年均增長11.6%。農民人均純收入1639元,累計增長4.48倍,年均增長9.9%。城鄉居民儲蓄存款90.7億元,同比增長46.74倍,年均遞增23.96%。城鎮從業人員21.13萬人,其中機關企事業單位14.53萬人,私營、個體企業6.6萬人。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女工生育保險83萬人,基金結存3.6億元。企業養老保險征收6.2億元、支付7.98億元,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籌集2.94億元,向88521名下崗職工發放1.93億元,代繳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費1.22億元。指導培訓失業下崗人員1.7億人次,幫助失業下崗人員2.5萬人再就業,勞務輸出5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再就業率50%以上,城鎮企業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98%以上。

      【主要指標】 人均GDP3423元,第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64.7%。科技進步對GDP增長的貢獻率21.8%。進出口總額相當于GDP的4.6%。城市化水平25.3%。成人識字率93%,大專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1.82%,教育事業費支出占GDP的比重3.45%。平均預期壽命69.54歲。人口自然增長率0.88‰,恩格爾系數51%。人均住房使用面積16.5平方米。人均生活用電量55千瓦小時/年。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分別為10.7部、23部。家庭電腦普及率12%。建成區綠化覆蓋率20.1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5.54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8.53平方米。

      行駛燈、霧燈、鹵素燈和射燈區別在于哪里,適合什么車型?

      射燈就是帶反射杯的燈。鹵素燈是燈珠內部充鹵素氣體的燈。射燈可以包括鹵素燈射燈,LED射燈等等。鹵素燈是光源分類的一種,可以做成射燈,也可以做成普泡,燈珠等等。汽車遠燈是給遠處的汽車發現你而存在的,所以一般光度,亮度,強度都比教大。汽車近燈主要是為了照亮司機前方的障礙物,所以一般亮度不會太刺眼。汽車霧燈著重于穿透力,能穿越濃霧而照亮前方道路。但是在沒有霧的情況下使用就沒有任何效果,亮度低于近燈。所以平時我們的霧燈一般沒有霧的時候都不會使用的。

      關于諾基亞3100!!!

      動感地帶版:開機鈴聲不可變,內置些移動的東西(圖片),它支持聯通卡,不支持聯通卡的是移動定制版,3100分為四個版本:

      普版(很少見)

      動感地帶版(背面帶動感地帶標志,同時“0”鍵上有動感地帶標志,)

      全球通版(和普版基本一樣市面上很多機器都是這個,“0”鍵上上網標志為藍色)

      移動鎖定版(我沒注意,反正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能用聯通卡)

      如果兩者價錢一樣的話強烈推薦 全球通版 的3100,因為動感地帶版的在某些電腦軟件上不能連接,而且動感地帶版的不能刷成普版

      地下黨在徐州被害的烈士名單

      姓名

      被害時間

      被害地點

      人數

      原由

      無名氏

      1913.5.30

      制造局內

      3

      上海制造局駐軍,隨唐堯臣策應徐企文起義被捕,與唐同時被殺

      陸永蘭

      1913.11.1

      制造局內

      1

      中華民國工黨黨員,5月29日攻打上海制造局被俘

      高復林

      1913.11.1

      制造局內

      1

      中華民國工黨黨員,5月29日攻打上海制造局被俘

      羅春廷

      1914.2.18

      西炮臺

      1

      又名陸千野,黨人案

      俞鎮岳

      1914.3.20

      西炮臺

      1

      黨人案

      潘匡世

      1914.3.26

      西炮臺

      1

      黨人案,與聶振東同時被害

      張良明

      1914.3.28

      西碼頭

      1

      俠義鐵血團成員,因虹口炸彈案被捕引渡

      程玉山

      1914.5.7

      西炮臺

      1

      策動軍隊起義案

      王杰

      1914.5.7

      西炮臺

      1

      程玉山案

      黃松林

      1914.5.7

      西炮臺

      1

      程玉山案

      張克明

      1914.5.20

      西炮臺

      1

      與何海鳴等策動起義案

      賈南洲

      1914.6.8

      西炮臺

      1

      湖北二次革命案

      陳炳美

      1914.6.13

      西碼頭

      1

      又名陳小和,策動上海制造局駐軍案,5月27日被捕

      陳喬蔭

      1914.6.17

      西炮臺

      1

      5月30日閘北起義案泄,被捕14人之一

      王錦山

      1914.6.17

      西炮臺

      1

      陳喬蔭案

      章根

      1914.7.1

      西炮臺

      1

      陳喬蔭案

      陳申明

      1914.7.1

      西炮臺

      1

      陳喬蔭案

      戴天雄

      1914.7.13

      西炮臺

      1

      俠義鐵血團領導人,曾為東北討袁軍司令、決死團團長。6月8日

      被捕

      楊弼藩

      1914.8.10

      西炮臺

      1

      又名楊小寶,定遠起義案

      顏紹武

      1914.9.28

      西炮臺

      1

      揚州起義案,9月21日被捕

      俞炳昆

      1914.10.14

      西炮臺

      1

      參與上海二次革命,后又策動昆山、常州、宜興警察案

      裘茂根

      1914.12.3

      西炮臺

      1

      6月中旬于華龍路被捕

      陳寶珊

      1914.12.24

      西炮臺

      1

      于閘北天保里被捕

      鄭道華

      1915.11.26

      西炮臺

      1

      8月17日金利源碼頭(今十六鋪碼頭),向鄭汝成投彈案被捕

      朱耀南

      1915.11.28

      西炮臺

      1

      因奪軍械,定期起事,10月23日被捕

      金漢章

      1915.12.10

      西炮臺

      1

      因刺鄭汝成案被捕

      馮漢樣

      1915.12.14

      西碼頭

      1

      肇和艦水手,肇和艦起義案

      謝求

      1915.12.14

      西炮臺

      1

      肇和艦水手,肇和艦起義案

      莊玉坤

      1915.12.14

      西炮臺

      1

      肇和艦水手,肇和艦起義案

      余燎

      1915.12.14

      西炮臺

      1

      肇和艦水手,肇和艦起義案

      莫振聲

      1915.12.14

      西炮臺

      1

      肇和艦水手,肇和艦起義案

      陳玉麟

      1915.12.6

      西炮臺

      1

      肇和艦起義時攻打二區警署12月6日被捕

      陳道堯

      1915.12.16

      西炮臺

      1

      黨人案

      夏成普

      1915.12.16

      西炮臺

      1

      黨人案

      鮑德俊

      1915.12.20

      西炮臺

      1

      肇和艦起義時攻打二區警署12月6日被捕

      葉大秀

      1915.12.20

      西炮臺

      1

      肇和艦水手,肇和艦起義案

      王大共

      1915.12.20

      西炮臺

      1

      肇和艦水手,肇和艦起義案

      劉元洪

      1915.12.20

      西炮臺

      1

      肇和艦水手,肇和艦起義案

      譚桂福

      1915.12.28

      西炮臺

      1

      9月11日《亞細亞報館》投彈案

      劉之遠

      1916.1.27

      西炮臺

      1

      肇和艦水手,肇和艦起義案

      王知

      1916.3.13

      西炮臺

      1

      進攻徐家匯警署案

      戴光太

      1916.3.13

      西炮臺

      1

      進攻徐家匯警署案

      薛得勝

      1916.3.13

      西炮臺

      1

      進攻徐家匯警署案

      許藎臣

      1916.3.13

      西炮臺

      1

      進攻徐家匯警署第

      田璧成

      1917.9.1

      西炮臺

      1

      又名田輔基,8月5日被捕

      趙 烈

      1917.9.9

      西炮臺

      1

      浙江起義案,8月19日被捕

      馬龍飛

      1917.9.9

      西炮臺

      1

      趙烈案同時被捕

      尹神武

      1918.5.11

      龍華大操

      1

      被誣為孫祥夫,以刺鄭汝成案,1917年11月27日于白爾路442號被捕

      張匯滔

      1920.1.31

      普安路國

      恩寺門口

      1

      淮上軍司令、中華革命黨安徽支部長,被刺后,2月5日去世

      說明:已立傳略和事略者,本表不予重復。

      二、寓境其他名人簡表

      姓名

      籍貫

      生卒年代

      寓境年份

      住址

      說明

      寧調元

      湖南醴陵

      1883~1913

      1907

      八仙橋鼎吉里4號

      漢口二次革命發動者,詩人

      張聿光

      浙江紹興

      1885~1966

      1910

      斜土路514號

      上海圖畫美術學校校長

      蔣介石

      浙江奉化

      1887~1975

      1915

      白爾部路新民里11號貝勒路369號

      國民黨總裁

      柏文蔚

      安徽壽縣

      1876~1947

      1917

      環龍路漁陽里2號

      安徽都督、國民革命軍軍長

      宋慶齡

      廣東文昌

      1893~1981

      1918

      莫利哀路29號、環龍路63號

      孫中山夫人

      李書城

      湖北潛江

      1882~1965

      1920

      望志路106號

      湖北自治軍司令

      沈鈞儒

      浙江嘉興

      1875~1963

      1921

      貝勒路天祥里20號

      《中華新報》主筆

      郭沫若

      四川樂山

      1892~1978

      1923

      環龍路44號

      《創造周報》、《創造日報》編輯

      于右任

      陜西三原

      1879~1964

      1924

      喇格納路130號

      上海大學校長

      蔣經國

      浙江奉化

      1910~1988

      1924

      圣母院路慶順里3弄9號

      蔣介石之子

      章錫琛

      浙江紹興

      1889~1969

      1926

      霞飛路霞飛坊35號

      開明書店經理

      鄭毓秀

      廣東寶安

      1891~1959

      1927

      馬斯南路88號

      法租界第二特別法院院長

      丁西林

      江蘇泰興

      1893一1974

      1927

      亞爾培路331號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

      袁希濤

      江蘇寶山

      1866~1930

      1927

      貝勒路恒慶里39號

      江蘇省教育會會長

      黃伯樵

      江蘇太倉

      1890~?

      1927

      環龍路98號

      上海市公用局局長

      嚴獨鶴

      浙江桐鄉

      1889~1968

      1928

      呂班路三德坊7號

      《新聞報》副總編輯

      魏道明

      江西德化

      1901~1978

      1928

      馬斯南路88號

      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長

      沈從文

      湖南鳳凰

      1902~1988

      1928

      薩坡賽路204號

      作家

      葉淺予

      浙江桐廬

      1907~1995

      1928

      貝勒路廣恒里

      畫家

      楊賢江

      浙江余姚

      1895~1931

      1929

      福煦路明德里52號

      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

      黎錦暉

      湖南湘潭

      1894~1967

      1930

      薩坡賽路290號

      音樂家

      黃賓虹

      安徽歙縣

      1865~1955

      1930

      西門路214號

      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

      王曉籟

      浙江嵊縣

      1886~1967

      1930

      環龍路環龍別墅10號

      全國商會聯合會理事長

      錢杏邨

      安徽蕪湖

      1900~1977

      1930

      呂班路萬宜坊38號

      文學家

      王任叔

      浙江奉化

      1901~1972

      1930

      西門路西門坊

      中國文藝協會秘書長

      江一平

      浙江杭縣

      1898~1971

      1930

      高乃依路

      律師,東吳大學法學教授

      張東蓀

      浙江杭縣

      1887~1973

      1930

      貝勒路同益里9號

      光華大學教授

      邵元沖

      浙江紹興

      1890~1936

      1930

      薩坡賽路211號

      考試院考選委員會副委員長

      張默君

      湖南湘鄉

      1884~1965

      1930

      薩坡賽路211號

      立法院立法委員、邵元沖妻

      王敬禮

      浙江黃巖

      1885~?

      1930

      亞爾培路205號

      中央研究院會計處主任

      孟森

      江蘇武進

      1868~1938

      1930

      西門路潤安里49號

      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

      李世瓊

      四川峨眉

      1888~?

      1930

      福履里路130弄3號

      中央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科主任

      曹惠群

      江蘇宜興

      1885~?

      1930

      白萊尼蒙馬浪路振華里32號

      大同大學校長兼化學教授

      周仁

      江蘇南京

      1892~1973

      1930

      白爾部路新民里12號

      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所長兼研究員

      蔣兆和

      四川瀘州

      1904~1986

      1931

      呂班路大陸訪17號

      上海美專國畫科主任、教授

      諸聞韻

      浙江安吉

      1894~1940

      1931

      魯班路李家宅90號

      上海美專教授

      姜丹書

      江蘇溧陽

      1885~1962

      1931

      薩坡賽路230號

      上海美專教育系主任、教授

      張辰伯

      江蘇無錫

      ?~1949

      1931

      亞爾培路步高里19號

      上海美專藝術教育系主任、教授

      李烈鈞

      江西武寧

      1882~1946

      1931

      馬斯南路125號(今思南路91號)

      國民政府委員

      程潛

      湖南醴陵

      1882~1968

      1931

      馬斯南路123號

      國民政府委員

      丁玲

      湖南臨澧

      1904~1986

      1931

      呂班路萬宜坊60號

      作家

      吳敬恒

      江蘇武進

      1865~1953

      1931

      環龍路芯豐里10號

      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常委

      沈元鼎

      浙江紹興

      1895~?

      1931

      陶爾斐斯路四合里34號

      上海商科大學教務主任兼教授

      劉大鈞

      江蘇丹徒

      1891~1962

      1931

      霞飛路興業里6號

      國民政府主計處主計官兼統計局局長

      沈熊慶

      上海

      1900~?

      1931

      霞飛路和合坊4號

      復旦大學教授兼化學系主任

      顏任光

      廣東崖縣

      1888~1968

      1931

      勞神父路604號

      光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兼教授

      方子衛

      浙江鎮海

      1902~?

      1931

      呂班路萬宜坊71號

      中國無線電工程學校校長

      蔡廷鍇

      廣東羅定

      1892~1968

      1931

      金神父路金谷村

      國民政府第十九路軍軍長

      林森

      福建閩侯

      1868~1943

      1932

      金神父路330弄3號

      國民政府主席

      陳銘樞

      廣東合浦

      1889~1965

      1932

      環龍路善慶坊10號

      京滬衛戍司令長官

      何香凝

      廣東南海

      1879~1972

      1932

      辣斐德路辣斐訪8號

      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廖仲愷夫人

      徐懋庸

      浙江上虞

      1910~1977

      1932

      金神父路花園坊106號

      作家

      曹聚仁

      浙江浦江

      1900~1972

      1932

      金神父路花園坊107號

      作家、記者

      諸樂三

      浙江安吉

      1902~1984

      1933

      魯班路李家宅90號

      上海美專教授

      王遠勃

      廣東澄海

      ?~1950

      1933

      金神父路花園坊73號

      上海美專副校長、西畫系主任兼教授

      王濟遠

      江蘇武進

      1893~1975

      1933

      薩坡賽路312號

      上海美專教授

      俞劍華

      山東濟南

      1895~1979

      1933

      西門路西湖坊66號

      上海美專教授

      章衣萍

      安徽績溪

      1902~1946

      1933

      環龍路花園別墅25號

      上海美專教授

      胡祖同

      浙江鄞縣

      1887~1936

      1933

      陶爾斐斯路四合里40號

      中央銀行國庫局總經理

      虞洽卿

      浙江鎮海

      1867~1945

      1933

      高乃依路20號

      上海總商會會長

      席德懋

      江蘇吳縣

      1892~1952

      1933

      辣斐德路599號

      中央銀行業務局總經理

      陳潔如

      浙江鎮海

      1900~1971

      1933

      呂班路巴黎新村8號

      又名陳璐,蔣介石前妻

      袁牧之

      浙江寧波

      1909~1978

      1933

      霞飛路689號

      電影演員

      瞿白音

      江蘇嘉定

      1910~1979

      1933

      霞飛路689號

      作家,電影編導

      史良

      江蘇常州

      1900~1985

      1933

      辣斐德路辣斐坊1號

      律師

      胡敦復

      江蘇無錫

      1886~1978

      1933

      呂班路萬宜坊13號

      大同大學校長

      韓組康

      湖南長沙

      1894~1968

      1933

      薛華立路155弄3號

      中國化學會和中華化學工業會理事

      應時

      浙江吳興

      1886~?

      1933

      薛華立路第二特區法院

      上海特區地方法院民事庭庭長、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

      湯震龍

      湖北蘄水

      1892~?

      1933

      福履里路148號

      國民政府救濟水災委員會第十六區工賑局局長

      鄒秉文

      江蘇吳縣

      1893~1985

      1933

      薩坡賽路312號

      全國經濟委員會棉業統制委員會常務委員

      徐學禹

      浙江紹興

      1904~?

      1933

      金神父路金谷村58號

      上海電話局局長

      雷沛鴻

      廣西南寧

      1888~1967

      1933

      金神父路354號

      江蘇省教育學院教授兼研究實驗部主任

      倪貽德

      浙江杭州

      1902~1970

      1934

      呂班路花園村4號

      上海美專教授

      錢大鈞

      江蘇吳縣

      1893~1982

      1934

      辣斐德路辣斐訪15號

      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薛篤弼

      山西解縣

      1892~1973

      1935

      馬斯南路95號

      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委員兼水利部長、解放后任上海律師學會副主任

      張大壯

      浙江杭州

      1903~1980

      1935

      辣斐德路永裕里91號

      國畫家

      唐拾義

      廣東三水

      1874~1939

      1936

      辣辣斐德路532號

      唐拾義父子制藥廠經理

      朱志堯

      江蘇青浦

      1863~1955

      1936

      呂班路萬宜坊41號

      求新機器制造廠創辦人

      胡政之

      四川成都

      1883~1949

      1936

      辣斐德路萬福坊

      《大公報》主筆

      張耀翔

      湖北漢口

      1893~1964

      1936

      金神父路金谷村42號

      商務印書館特邀編輯

      包天笑

      江蘇吳縣

      1876~1973

      1936

      愛麥虞限路靜村6號

      作家

      趙丹

      山東肥城

      1915~1980

      1936

      環龍路錫榮別墅3號

      電影演員

      金國寶

      江蘇吳江

      1894~1963

      1936

      蒲石路怡安坊38號

      交通銀行總稽核

      林淡秋

      浙江海寧

      1906~1981

      1937

      辣斐德路441號

      作家,左聯常委

      李萍倩

      安徽桐城

      1903~1984

      1937

      霞飛路霞飛坊119號

      電影編導

      邵式軍

      浙江余姚

      ?~1964

      1937

      巨籟達路299弄3號

      蘇浙皖稅務總局局長

      丘哲

      廣東梅縣

      1885~1959

      1937

      環龍路56號

      統一社發起人之一

      唐豪

      江蘇吳縣

      1897~1959

      1937

      薩坡賽路190號

      律師

      瞿直甫

      江蘇崇明

      1889~1944

      1937

      蒲柏路328號

      瞿直甫醫院院長

      顧坤伯

      江蘇無錫

      1905~1970

      1938

      占家灣盧家弄3號

      上海美專教授

      朱文侯

      浙江平湖

      1895~1961

      1938

      望志路南永吉里41號

      上海美專教授

      王個簃

      江蘇啟東

      1897~1988

      1938

      呂班路幸福坊4號

      上海美專中國畫系主任兼教授

      金華亭

      浙江金華

      1901~1941

      1938

      薩坡賽路218號

      《申報》記者

      姚名達

      江西興國

      1905~1942

      1938

      霞飛路523號

      商務印書館編輯

      李青崖

      湖南湘陰

      1884~1969

      1938

      愛麥虞限路166弄10號

      中央大學,復旦大學教授

      上官云珠

      江蘇江陰

      1920~1968

      1938

      馬浪路西成里40號

      電影演員

      徐元誥

      江西吉安

      1877~1956

      1938

      辣斐德路422號

      中華書局《辭海》編纂

      王伯元

      浙江慈溪

      1893~1977

      1938

      馬浪路49號

      中國實業公司董事長

      王漢倫

      江蘇蘇州

      1903~1978

      1938

      圣母院路150號

      電影演員

      汪祎成

      江蘇無錫

      1910~1978

      1938

      環龍路188弄3號

      國民政府司法院司法行政部主任參事、顧問

      吳斐月

      浙江義烏

      1907~1983

      1938

      呂班路萬宜坊32號

      《申報》編輯

      金雄白

      江蘇青浦

      1904~1985

      1938

      呂班路201弄48號

      律師

      俞頌華

      江蘇太倉

      1893~1947

      30年代

      福煦路國民里8號

      《申報月刊》總編輯

      張善孖

      四川內江

      1882~1940

      30年代

      馬浪路西成里16、17號

      上海美專教授

      張大千

      四川內江

      1899~1983

      30年代

      馬浪路西成里16、17號

      上海美專教授

      張德怡

      浙江溫州

      1879~1970

      30年代

      福煦路明德里52號

      上海美專教授

      關良

      廣東番禺

      1900~1986

      30年代

      金神父路花園坊

      上海美專教授

      陳抱一

      廣東新會

      1893~1945

      30年代

      霞飛路霞飛坊290號

      上海美專教授

      吳覺農

      浙江上虞

      1897~1989

      30年代

      金神父路花園坊2號

      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副主席中國茶葉公司總經理

      林漢達

      浙江鎮海

      1900~1972

      1941

      薛華立路103弄27號

      之江大學教授、教務長兼教育系主任

      胡山源

      江蘇江陰

      1897~1988

      1941

      金神父路129弄93號

      作家、文學翻譯家

      陸小曼

      上海

      1903~1965

      1942

      環龍路花園別墅11號

      作家、畫家

      陳群

      福建閩侯

      1890~1945

      1942

      環龍路201號

      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時局策進委員會委員

      厲爾康

      浙江杭縣

      1888~1967

      1945

      茂名南路165弄2號

      國民政府軍陸軍中將

      周予同

      浙江瑞安

      1898~1981

      1945

      馬浪路新民村24號

      復旦大學教授

      吳克堅

      湖南平江

      1900~1986

      1945

      林森中路霞飛坊59號

      金剛公司經理(中共上海市委地下工作者)

      陳果夫

      浙江吳興

      1892~1951

      40年代

      茂名南路67號

      國民黨中執常委

      洪蘭友

      江蘇江都

      1900~1958

      40年代

      中正南二路118弄23號

      國民政府內政部長

      羅家倫

      浙江紹興

      1897~1969

      40年代

      中正南二路64號

      駐印大使

      戴愧生

      福建南安

      1892~1979

      40年代

      林森中路來德坊39號

      國民黨中央海外部副部長

      張嘉璈

      江蘇寶山

      1889~1979

      40年代

      茂名南路193號

      國民黨中央執委、中央銀行總裁

      秦德純

      山東沂水

      1893~1963

      40年代

      西門路455號

      國民政府國防部次長

      盧漢

      云南昭通

      1895~1974

      40年代

      思南路44號

      云南省主席

      陳良

      浙江臨海

      1895~?

      40年代

      復興中路539號

      國民政府糧食部次長

      秦伯未

      上海

      1901~1970

      40年代

      嵩山路振平里20號

      著名中醫

      陳長蘅

      四川榮昌

      1888~1987

      1946

      思南路57號

      國民政府行政院主計部主計官

      唐生明

      湖南東安

      1906~1987

      1946

      中正南二路78號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將設計委員

      許滌新

      廣東揭陽

      1906~1988

      1946

      思南路117號

      中共駐滬辦事處工作人員

      鄒魯

      廣東大埔

      1885~1954

      1946

      紹興路58號

      國民政府委員

      許世英

      安徽秋浦

      1873~1964

      1946

      合肥路588號

      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汪倜然

      安徽黟縣

      1906~1980

      1946

      黃陂南路福熙村4號

      《大晚報》編輯、主筆

      秉志

      河南開封

      1889~1965

      1946

      陜西南路309號

      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主任、復旦大學教授

      鄧叔群

      福建福州

      1902~1970

      1946

      陜西南路309號

      中國科學社真菌研究室研究員

      曹俊

      江蘇寶山

      1918~1971

      1947

      茂名南路219號

      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副主任委員兼青年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

      張旦平

      上海

      1911~1975

      1947

      雁蕩路71號

      律師

      張知本

      湖北江陵

      1881~1976

      1948

      復興中路553弄17號

      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長

      毛人鳳

      浙江江山

      1898~1956

      1948

      長樂路118號

      國民政府國防部保密局局長

      李宗仁

      廣西臨桂

      1891~1969

      1948

      林森中路188號

      中華民國代總統

      盧于道

      浙江鄞縣

      1906~1985

      1948

      陜西南路309號

      中國科學社總干事

      朱經農

      江蘇寶山

      1887~1951

      1948

      紹興路中華學藝社

      光華大學校長

      張大煜

      江蘇江陰

      1906~1989

      1948

      林森中路494號D202室

      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兼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顧翼東

      江蘇吳縣

      1903~1996

      1948

      重慶南路萬宜坊72號

      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化驗室主任

      王志稼

      江蘇吳縣

      1897~1983

      1948

      復興中路545號

      中央大學、復旦大學生物系教授

      劉永純

      江蘇揚州

      1897~1953

      1948

      中正南二路207號

      上海巴斯德研究院院長兼震旦大學教授

      張鋆

      浙江平陽

      1890~1977

      1948

      建國東路318弄12號

      上海東南醫學院教授

      鄭蘭華

      浙江嘉興

      1895~1971

      1948

      建國東路334弄19號

      中央大學教授

      嚴志弦

      江蘇武進

      1905~1968

      1948

      建國中路薛華坊16號

      復旦大學教授

      薛紹清

      江蘇江陰

      1897~1976

      1948

      永嘉路19號

      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主任兼教授

      徐鑄成

      江蘇宜興

      1907~1991

      不詳

      辣斐德路萬福坊

      《大公報》主編

      楊村彬

      北京

      1911~1989

      50年代

      紹興路56號

      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

      鮑樂樂

      浙江杭州

      1901~1963

      金陵中路257弄4號

      滑稽演員

      平海瀾

      江蘇松江

      1885~1960

      建國西路196號

      上海市文史館館長

      袁希洛

      江蘇寶山

      1876~1962

      茂名南路126弄6號

      上海市文史館館員

      顧仲彝

      浙江余姚

      1903~1965

      南昌路53號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應云衛

      浙江慈溪

      1904~1967

      南昌路136弄48號

      電影導演、江南電影制片廠廠長

      夏仲芳

      江蘇松江

      1895~1968

      興安路141弄11號

      華東醫院中醫科主任

      鄺翠娥

      廣東番禺

      1892~1968

      瑞金一路118弄24號

      第二醫學院教授

      唐士恒

      廣東中山

      1908~1968

      淡水路365號

      第二醫學院婦產科教研室主任

      林奕仙

      浙江永嘉

      1879~1969

      自忠路317弄9號

      象棋高手

      單養禾

      江蘇武進

      1890~1969

      嵩山路振平里18號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館員

      蓋叫天

      河北高陽

      1887~1971

      興安路22號

      京劇演員

      程門雪

      江西婺源

      1902~1972

      西門路寶安坊1號

      上海中醫學院院長

      沈永康

      上海

      1908~1972

      淮海中路881號

      第二醫學院外科教授

      周祥生

      浙江定海

      1895~1974

      陜西南路63弄8號

      祥生汽車行創辦人

      陳娟娟

      四川樂山

      1929~1976

      太倉路186號

      電影演員

      毛嘯岑

      江蘇吳江

      1900~1976

      重慶南路169弄60號

      上海市工商界政治學校副教務長

      黃桂秋

      安徽安慶

      1905~1978

      瑞金二路225弄36號

      京劇演員

      顧均正

      浙江嘉興

      1901~1980

      淮海中路927弄63號

      開明書店編輯,科普作家

      蔣湘青

      江蘇宜興

      1899~1981

      永年路149弄59號

      上海體育專科學校副校長

      田桓

      湖北蘄春

      1893~1982

      復興中路320弄72號

      孫中山秘書,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

      魏指薪

      山東曹縣

      1897~1984

      興安路鴻安坊4號

      上海市傷科研究所副主任

      趙景深

      四川宜賓

      1902~1985

      淮海中路四明里6號

      復旦大學教授

      康泰

      北京

      1927~1985

      皋蘭路29號

      電影演員

      張雪父

      浙江鎮海

      1911~1987

      瑞金二路129弄9號

      畫家,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校長

      沈錫元

      上海

      1904~1988

      陜西南路39弄29號

      上海廣慈醫院外科主任

      陶菊隱

      湖南長沙

      1898~1989

      淡水路332弄3號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楊蔭深

      浙江鄞縣

      1908~1989

      陜西南路25弄7號

      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

      劉斌昆

      北京

      1902~1990

      馬當路328弄32號

      京劇演員

      林風眠

      廣東梅縣

      1898~1991

      南昌路53號

      浙江美術學院院長

      王萬齡

      云南騰沖

      1900~1992

      重慶南路179弄6號

      國民政府軍85軍中將副軍長

      唐君遠

      江蘇無錫

      1900~1992

      茂名南路151號14室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工商

      聯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委員

      鄺安堃

      廣東番禺

      1902~1992

      復興中路569號

      上海高血壓研究所所長

      陸儼少

      江蘇嘉定

      1903~1993

      復興中路346弄8號

      國畫家、藝術教育家

      江蘇地區旅游景點

      云龍山 是蘇北一帶的名山,是徐州自然風景區重要風景山林之一,山上巨石嶙峋,林壑幽美。云龍山有九節山頭組成,南北走向,蜿蜒如龍,因山上常有云霧繚繞而得名。以下內容是我為您精心整理的江蘇地區旅游景點,歡迎參考!

      江蘇地區旅游景點

      夫子廟

      夫子廟即是孔廟,原來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夫子廟始建于宋,夫子廟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夫子廟以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墻為照壁,全長11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筑;另外廟東還有魁星閣。

      夫子廟歷史

      由于時代要求,孔廟現已成為群眾文化活動場所。1985年修復夫子廟古建筑群,周圍茶肆、酒樓、店鋪等建筑也都改建成明清風格,夫子廟建筑群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薈萃而成,是秦淮風光的精華。臨河的貢院街一帶則為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業街。同時按歷史上形成的廟會的格局, 復建了東市場、西市場。 這里供應的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八,舉行夫子廟燈會。夫子廟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可以遠溯到六朝時期,明清兩朝尤盛。改革開放以來,對散落民間的風味小吃發掘整理,在繼承傳統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絕”為代表的秦淮風味小吃。小吃供應干稀搭配,葷素相間,穿插民俗表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圍,使餐飲過程同時成普文化欣賞的過程,體現了飲食和文化的精美結合,對中外游客產生著久遠的吸引力。目前風味小吃已達200多個品種,經濟效益顯著,成為夫子廟旅游經濟的重要支柱和這一地區的特色文化。近年來,相繼引進了肯德基、麥當勞等西洋快餐,保留了一些夜市大排檔,形成了中西餐合璧、高中低檔共存的餐飲新格局。今日夫子廟已成為聞名遐邇的“美食中心”。

      夫子廟美食街建成于1997年,總投資1.5億元,位于夫子廟南端,東起平江府路,西止來燕路。建筑造型各異,高低錯落有致,青磚小瓦,粉墻坡屋,古樸典雅,與夫子廟古建筑群融為一體。內部設施一流,頗具現代氣息。仿古花崗巖路面兩側鑲嵌著彩色廣場磚,菱形的花壇、回繞的長廊、花園式的廣場、古典式的矮架路燈,營造出溫馨而優雅的氛圍。沿街坐落著晚晴風味軒、晚晴茗軒、金陵春酒樓、夫子廟康樂城、秦淮人家、白鷺賓館等一批知名餐飲娛樂企業,薈萃了海內外美食精品。結合美食街建設,建成了展示六朝文化的王謝古居,恢復了烏衣巷,形成了新的景觀區,拓展了夫子廟景區范圍。

      紫金山

      中國江蘇省西部山嶺。在南京市東郊。漢代稱鍾山。拔地而起,形似盤曲的巨龍,稱為「鍾阜龍盤」。因山坡出露紫色頁巖,在陽光照射下閃耀金色光芒,東晉時改稱紫金山。東西長約7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主峰北高峰海拔448公尺。東邊的小茅山海拔350公尺,1926年在南坡建有孫中山陵墓。其西側有明孝陵,東側有靈谷寺等名勝。西邊的天堡山海拔250公尺,建有紫金山天文臺。

      又名鐘山,位于江蘇省南京市中山門外。主峰海拔448.9(2007年)米,周圍約30公里,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其山勢險峻、蜿蜒如龍,早在三國與漢朝,即負盛名。鐘山周圍名勝古跡甚多:其山南有紫霞洞,一人泉;山前正中有中山陵;西有梅花山,明孝陵,廖仲愷和何香凝墓;東有靈谷公園,鄧演達墓;山北有明代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陵墓。在六朝時代,山上的廟宇很多,現僅存靈谷寺一處,位于山左。

      紫金山論壇始建于2008年,并于2009年元旦正式啟用紫金山域名。紫金山論壇僅定位于南京,所有用戶及內容都來自于生活在南京以及熱愛和關注南京的人們。紫金山論壇正逐漸成長為一個有趣有益的互助分享平臺。

      天目湖

      天目湖山水園景區共分為四大板塊:湖里山、龍興島、鄉村田園、山水絕佳。

      山水園

      走進山水園,園內最先進的4D動感電影帶你步入海盜船覆滅的驚險歷程,讓你領略他的無窮魅力。體驗完驚險刺激后,你可放松一下心情,漫步到天目漁村,那里是垂釣,燒烤、休閑的好去處。

      湖上風光

      從碼頭乘上游船,便能盡情領略湖上風光。游船在碧波萬頃的水面上行駛,濺起的浪花如珠似雪。一湖碧水,清澈澄凈。倘若遇到好機會,能看到一陣陣烏黑的野鴨,在湖面時起時落。放眼遠眺,水天一色,煙波浩淼。連綿起伏的群山,郁郁蔥蔥;一座座小島,仿佛浮在綠色的水面上。山環水繞、山高水低的旖旎風光,令人陶醉。要是乘快艇游湖,就更刺激,不妨一試。

      鄉村田園

      顧名思義,這里充滿著濃郁的鄉村田園氣息。遠遠看去,就像一只巨龜靜臥在天目湖上,因此又被稱為“龜島”。島上放養了一百多只可愛的小獼猴,故又稱“猴島”。踏進鄉村田園,遠古磨房、天下第一壺、江南水車等為懷舊的你提供一個超凡脫俗的精神家園。

      乘游船到羊山公園山岸,就能觀賞到鄉村田園風光了。路邊安放著的石磨、石臼、木杵,提示今人先民磨粉、舂米的不易。那架在塘邊的龍骨車,似乎在召喚游人前去體驗一下車水的艱辛。走進農家小院,只見犁耙、竹絲掃帚,依在墻邊屋旁,如有興趣,可端來竹椅小憩,享受一下農家的生活,那實在是一大樂趣。

      繡球島

      島上矗立著一座古色古香的茶藝館。在館內,可參觀茶史展覽,可觀看茶藝表演,亦可泡上一杯綠茶,品嘗一下用天目湖水沖泡的天目湖茶。茶藝館周圍,滿坡是生長旺盛、管理精細的茶樹,茶葉綠得令人心醉,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而置于茶園旁的一只特大紫砂茶壺,值得一看,此壺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壺。

      狀元閣

      湖里山景區中的狀元閣。全閣共3層,是我國唯一一座以宣傳狀元文化為主題的仿古建筑,從隋代至清代的736位狀元的姓名、籍貫、殿試奪魁的年號,全鐫刻于紫檀的版面之上。狀元閣內的青銅龍柱又稱狀元柱,或龍門柱,高2.28米、重680公斤。它的雛形是唐代長安城內的試官石,銅柱上的龍圖騰,氣勢磅礴,威武雄偉,給人以一種高高在上,不可觸及的威懾之感。狀元閣是度假區范圍內最高的可登臨的'建筑,也就是天目湖的至高點,置于此,我們便可將天目湖的美景一覽無遺。群賢堂

      狀元閣北側,是一座古樸的群賢堂。清順治年間溧陽狀元馬世俊的座雕,供于堂中。溧陽貢士獲殿試第二名(榜眼)的宋之繩、任蘭枝,第三名(探花)的陳名夏、黃夢麟、任端書的生平及代表作與馬氏俊的簡歷均陳列于右側墻面。

      在堂內的左側,還展出了當代溧陽籍名人的生平、事跡。內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六名;經濟學家狄超白(已故)、昆蟲學家蔡邦華(已故)、物理化學家彭少逸、火箭專家朱森元、生物學家翟中和、物理學家沈學礎。

      鳥島

      黃家山鳥島,像碧綠的玉簪,突出在平靜如鏡的湖中,顯得格外的恬靜、神秘。在游船上,遠見杉樹上一片白色。船靠近小島,但見一陣陣白鳥從樹上飛起,在空中翱翔,景色甚為壯麗,棲息在鳥島上的有丹頂鶴、杜鵑、鴛鴦、相思鳥等100多種鳥類。到了秋冬時節,無數野鴨從湖上飛起,大有遮天蔽日之勢。宋朝名人張孝祥途徑黃山湖、三塔蕩時,吟出的《西江月·三塔蕩阻風》中,其名句:“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歐一片”便是描繪這一帶的湖光鳥景。

      太公山

      太公山位于天目湖主壩東側。上臺階,跨進懸掛著“太公山”橫匾的大門,便是一座四方斗拱亭,亭內有“太公山碑”。走上山頂,大平臺上矗立著一尊高18米多的姜太公全身銅像。這位大師,頭挽道髻,身披道袍,左手握著無字天書,右手托著杏黃旗、打神鞭,面色莊重,目視前方。平臺上,在一方粗礪的巖石上,留有一雙腳印,一只簍跡,相傳就是姜太公當年舉桿垂釣之處。

      報恩禪寺

      報恩禪寺位于天目湖畔,他整體設計融合了中國寺廟與泰國寺院的藝術風格。進入共性的大門,就是天王殿。殿中供奉著笑口常開的彌勒佛,這是一座通身燙金的佛像,四大金剛分別列四角,威嚴肅穆。殿前左側的平地上,安放著一只一米長的石龜,是報恩禪寺保留下來的千年遺物,它的背上豎著一方“報恩禪寺碑記”.天王殿的左右兩側,分別是觀音殿、地藏殿。天王殿后,是新落成的大雄寶殿。這座建筑宏偉的五層寶殿,高約20米,金碧輝煌,端莊文靜的釋迦牟尼座像供于殿中。東方消災延壽藥師傅、四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相伴左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十八羅漢列于兩側。

      依山而建得碑廊,筑于殿后。走在長廊中,但覺山青竹秀,幽靜涼爽,夾裹著草木的清香,令人仿佛進入脫俗的世界 。

      史貞義女碑

      史貞義女舍身救護伍子胥,唐天寶年間溧陽縣令鄭晏為了使她的名節永垂后世,特請游覽至此的李白撰寫碑銘,由李白族叔李陽冰書寫,刻石立碑于伍子胥投金處。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縣令夏侯戩因碑石損壞,捐俸金將碑文重刊鑠石,移置新建儒宮右次。南宋紹興年間,縣令周淙遷碑還至舊處。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知縣符觀移置縣城西郊的鳳凰橋畔。明萬歷年間知縣徐縉芳在縣東渡濟橋興建貞女祠及水因寺,又移碑于水因寺內。由于長年拓錄,字跡磨滅,民國初年,宜興教師周科生、秦家斌等進行洗刻(字是秦家斌摹寫的),另在碑前加刻“水因寺”三字。1974年,有人在宜興芳莊西埂路面發現此碑,現置于宜興市文化館碑亭內。

      周莊

      古鎮周莊唐風孑遺,宋水依依,煙雨江南,碧玉周莊。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郁吳地文化孕育的周莊,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獨特的人文景觀,質樸的民俗風情,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杰出代表的周莊,成為吳地文化的搖籃,江南水鄉的典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聯合國亞太地區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美國政府獎、世界最具魅力水鄉和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中華環境獎、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殊榮。

      憑借得天獨厚的水鄉古鎮旅游資源,堅持“保護與發展并舉”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旅游業。以水鄉古鎮為依托,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完善景區建設,豐富旅游內容,強化宣傳促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旅游文化品牌,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游的先河,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獲得“最受外國人喜歡的50個地方”和全國旅游系統先進集體、中國知名旅游品牌的榮譽。

      近年來,不斷致力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弘揚和傳承,積極探索文化旅游,全力塑造“民俗周莊、生活周莊、文化周莊”,正日益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更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青睞,每年吸引了超過250萬人次的游人前來觀光、休閑、度假,全社會旅游收入達8億元。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富貴園、江南人家、錢龍盛市等適宜現代休閑體驗型旅游配套項目的相繼推出和完善,擴大旅游規模,做大旅游盤子,使周莊旅游逐步向休閑度假型旅游發展。

      經過十年保護、十年發展,周莊跨入十年提升時期,提出了打造“國際周莊”的構想。借助經典的江南水鄉文化來展示優秀的中華文明,以文化的交融為切入點,把周莊推向國際。通過資源的整合,推出適宜現代體驗式旅游的精品線路和項目,加大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和提高國際接待能力,努力把周莊建設成為國際休閑度假基地。

      拙政園

      拙政園的主要景點有:

      蘭雪堂:取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詩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雕拙政園全景圖,北向飾翠竹圖。

      涵青亭: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間范圍比較逼仄。整座亭子猶如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給本來平直、單調的墻體增添了飛舞的動勢。

      蘭雪堂圖片

      秫香館:為東部的主體建筑,面水隔山,室內寬敞明亮,長窗裙板上的黃楊木雕,共有 48幅,雕鏤精細,層次豐富,栩栩如生。落地長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館妝點得古樸雅致,別有情趣。

      天泉亭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莊重質樸,圍柱間有坐檻。亭子之所以取“天泉”這個名字,是因為亭內有口古井,相傳為元代大宏寺遺物。此井終年不涸,水質甘甜,因而被稱為“天泉”。

      芙蓉榭圖片芙蓉榭: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靈空架于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

      綴云峰: 蘭雪堂北,山峰高聳在綠樹竹蔭中,山西北雙峰并立,取名“聯璧”。綴云峰、聯壁峰為歸園田居的園中景點。綴云峰的形態自下而上逐漸壯大,其巔尤偉,如云狀,巋然獨立.

      玉蘭堂 :是一處獨立封閉的幽靜庭院,玉蘭堂高大寬敞,院落小巧精致。南墻高聳,好似畫紙,墻上藤草作畫,墻下筑有花壇,植天竺和竹叢,配湖石數峰,玉蘭和桂花,色、香宜人。

      見山樓: 此樓三面環水,兩側傍山,底層被稱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設吳王靠,小憩時憑靠可近觀游魚,中賞荷花,遠則園內諸景如畫一般地在眼前緩緩展開。上層為見山樓,陶淵明有名句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荷風四面亭: 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園中部池中小島,四面皆水,蓮花亭亭凈植,岸邊柳枝婆娑。亭單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香洲:為“舫”式結構,有兩層樓艙,通體高雅而灑脫,其身姿倒映水中,更顯得纖麗而雅潔。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與情操。

      松風水閣: 松、竹、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稱作“歲寒三友”。松樹經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將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蒼勁古拙的姿態常被畫入圖中,是中國園林的主要樹種之一。松風水閣又名“聽松風處”,是看松聽濤之處。

      小飛虹:是蘇州園林中極為少見的廊橋。朱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故以為名。古人以虹喻橋,用意絕妙。它不僅是連接水面和陸地的通道,而且構成了以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是拙政園的經典景觀。

      遠香堂:遠香堂為四面廳,是拙政園中部的主體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舊址上,為清乾隆時所建,青石屋基是當時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闊三間。堂北平臺寬敞,池水曠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葉田田,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是賞荷的佳處。

      海棠春塢: 玲瓏館東側花墻分隔的獨立小院是海棠春塢。造型別致的書卷式磚額,嵌于院之南墻。院內海棠兩株。庭院鋪地用青紅白三色鵝卵石鑲嵌而成海棠花紋。與海棠花相呼應。

      聽雨軒:在嘉實亭之東,與周圍建筑用曲廊相接。軒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邊有芭蕉、翠竹,軒后也種植一叢芭蕉,前后相映。雨點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聽雨人的心態各異,就能聽到各具情趣的雨聲,境界絕妙。

      雪香云蔚亭: 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適宜早春賞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動。又稱冬亭。

      梧竹幽居: 建筑風格獨特,構思巧妙別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為中部池東的觀賞主景。此亭背靠長廊,面對廣池,旁有梧桐遮蔭、翠竹生情。亭的絕妙之處還在于四周白墻開了四個圓形洞門,洞環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疊交錯的分圈、套圈、連圈的奇特景觀。 “梧竹幽居”匾額為文徵明題。

      留聽閣:為單層閣,體型輕巧,四周開窗,閣前置平臺,是賞秋荷聽雨的絕佳處。閣內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銀杏木立體雕刻松、竹、梅、鵲飛罩,刀法嫻熟,技藝高超,構思巧妙,將“歲寒三友”和“喜鵲登梅”兩種圖案柔和在一起,是園林飛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影亭:在留聽閣,回頭望塔影亭,頓覺美妙致至。攢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寶塔,端莊怡然,不失為西部花園中一個別致的景觀。

      浮翠閣: 為八角形雙層建筑,高大氣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綠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動于一片翠綠濃蔭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閣”。

      笠亭:在扇亭后的土山上還有一小亭,稱“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渾圓形,頂部坡度較平緩,恰如一頂箬帽,掩映于枝繁葉茂的草樹中.

      與誰同坐軒:小亭非常別致,修成折扇狀。蘇東坡有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名“與誰同坐軒”。軒依水而建,平面形狀為扇形,屋面、軒門、窗洞、石桌、石凳及軒頂、燈罩、墻上匾額、半欄均成扇面狀,故又稱作“扇亭”。

      倒影樓(夜景): 倒影樓以觀賞水中倒影為主。樓分兩層,樓下是“拜文揖沈之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這兩位均是蘇州著名的畫家,沈周還是文徵明的老師。當年,西園園主張履謙為表達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緒二十年(1894)特建此樓以資紀念。倒影如畫景色絕佳。

      波形廊: 在西花園與中花園交界處的一道水廊,是別處少見的佳構。從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環池布局,分成兩段,臨水而筑,南段從別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鴛鴦館止;北段止于倒影樓,懸空于水上。

      宜兩亭 : 在別有洞天靠左,疊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徑,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頂,這就是“宜兩亭”。

      卅六鴛鴦館(“十

      標簽:

      左側寬880
      左側寬880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亚洲天然素人无码专区|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6卡| 亚洲精品电影天堂网|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成人一级电影|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亚洲欧洲校园自拍都市|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91情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 亚洲最大的成网4438|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 亚洲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亚洲理论精品午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