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① 受益于擴內需和疫后修復,汽車產業鏈2023年仍有不錯的投資機會, A 股零部件>A 股整車。
② 新能源乘用車汽車線束量價雙升,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低壓線束市場競爭激烈,國產化優勢顯現。
③ 國內為數不多進入全球整車制造廠商供應商體系的內資汽車線束廠商,產能不斷擴充,加碼新能源高壓線束業務――安信證券
正文:
① 受益于擴內需和疫后修復,汽車產業鏈2023年仍有不錯的投資機會, A 股零部件>A 股整車
華西證券(002926)研報指出,汽車產業鏈起著制造業投資“穩定器”和消費端“壓艙石”的作用。全國層面的刺激汽車消費政策頻出,地方層面多以發放消費券的方式對消費者進行購車補貼,汽車產業鏈成為2023年擴內需的主要抓手。
東吳證券(601555)指出,2023H1 汽車行情值得重視,2 月-6 月或港股&A股迎共振向上的最佳蜜月期。這輪行情節奏核心跟著 3 個變量:1)疫情后消費信心恢復曲線;2)特斯拉降價帶動成本下降曲線;3)新一輪優質新車供給密集上市時間。2023Q1-Q3 或是 3 個變量陸續共振期。預計板塊內輪動先零部件后整車。總策略:擁抱整車 2 超多強格局,精選強α個股。總排序:港股汽車>A 股零部件>A 股整車。
② 新能源乘用車汽車線束量價雙升,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低壓線束市場競爭激烈,國產化優勢顯現。
汽車線束是汽車電路的網絡主體,類似汽車的神經網絡,為整車中不可缺失的系統級零部件。安信證券指出,2025年我國新能源(600617)乘用車汽車線束市場規模預計將達約820億元,2022-2025CAGR達33.5%。
汽車線束作為很成熟的零部件產品,已形成較高的壁壘。全球線束市場競爭格局較為穩定,競爭區域化明顯。
圖1:2021 年全球汽車線束市場競爭格局,來源:華經情報網,民生證券研究院
國內市場汽車線束廠商雖然較多,但大多規模較小,競爭能力相對較弱,以中小企業為主,當前內資企業不具備頭部壟斷能力。
圖2:2021 年國內外主要汽車線束品牌及主要客戶,來源:華經情報網,佐思汽研,搜狐網,線束工程師之家,民生證券研究院整理
③ 國內為數不多進入全球整車制造廠商供應商體系的內資汽車線束廠商,產能 不斷擴充,加碼新能源高壓線束業務――安信證券
客戶資源優質。滬光股份是目前為數不多進入大眾汽車集團、戴姆勒奔馳、通用汽車集團、奧迪汽車集團、寶沃汽車等全球汽車整車制造廠商供應商體系的內資汽車線束企業之一,持續為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北京奔馳、上汽通用、上汽集團(600104)、賽力斯、捷豹路虎等境內外知名汽車整車制造企業提供汽車線束同步開發、批量供貨及技術服務。
盈利能力企穩回升。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迅速;新能源高壓線束收入占比提升,盈利能力逐步改善;同時以銅材為主的大宗原材料價格有所回落,2022年公司業績扭虧為盈。預計2022 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600 萬元到4300萬元。
安信證券指出,預計公司2022-2024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6.53億元(+49.2%)、50.90億元(+39.3%)、70.76億元(+39.0%);預計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41億元(+3991.1%)、1.74億元(+324.3%)、3.20億元(+83.3%);對應EPS分別為0.09、0.40、0.73元。
加碼新能源高壓線束業務。滬光股份高壓線束自動化生產線已陸續在理想汽車、美國T公司、大眾汽車、上汽通用等高壓項目上應用,陸續實現了上汽大眾MEB平臺中ID3、ID6X、奧迪Q5E、奇瑞捷豹路虎?發現運動、北京奔馳EQA等高壓線束的量產。
研發實力領先,產能不斷擴充。公司擁有高低壓線束總成研發能力,已具備充足的發動機線束、整車線束及ABS線束產能,并通過對德國KSHG增資加快在歐洲市場及全球化布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