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至3月31日,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在海南舉行,世界再次進入“博鰲時間”。本次年會以“不確定的世界:團結合作迎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為主題,數千名來自政商學界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共同就“發展與普惠”“治理與安全”“區域與全球”“當下與未來”四大議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31日早上,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受邀出席“人工智能賦能美好生活”論壇,與現場嘉賓和觀眾就人工智能如何改變人類的工作與生活,如何賦能人類美好生活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交流。他還接受新華社、央視網等主流媒體采訪,介紹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探索實踐,詳細闡釋了平安銀行智能化銀行3.0的理念和落地方法。
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積極推進零售銀行顛覆式變革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發展,《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要求抓住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新機遇,以人為本全面推進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深化應用;《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在金融等重點行業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促進智能經濟高效發展。
平安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自2016年開啟零售轉型以來,依托綜合金融及科技引領競爭優勢,持續深化零售業務轉型,不斷推進智能化銀行建設。2021年,平安銀行提出“開放銀行、AI銀行、遠程銀行、線下銀行、綜合化銀行”有機融合的“五位一體”新模式,開啟了智能化銀行3.0新發展階段。
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曾表示,平安銀行通過智能化銀行3.0大數據、AI能力,為大眾客群提供更加專業、精準、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同時,豐富產品權益配置,持續完善財富客群權益經營體系。他認為,智能化銀行3.0是平安銀行零售業務規模取得突破性增長的重要原因,并評價道:“它不是一個改良,它絕對是一個顛覆?!?/p>
在當日的論壇活動上,蔡新發重申了平安銀行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視。他表示,以ChatGPT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將重塑所有行業;相關的技術發展需要做大模型的建立,需要巨大的知識量和投資。平安集團和平安銀行對人工智能發展非常重視,已經在行動,積極、主動地擁抱新一輪的智能化變革。
以客戶為中心,用數據驅動智能化發展
蔡新發在采訪中透露,平安銀行發展智能化銀行3.0采取的核心思路是“以客戶為中心,以數據為驅動”,通過借鑒互聯網公司“人、貨、場”的方法論,搭建“KYC-KYP-KYATO”方法論,弄清“客戶是誰”“客戶要什么”“怎么給客戶”,具體來說實現路徑分為三步。
第一步是精準了解客戶。圍繞“客戶生命周期、財富等級、職業屬性”三個核心標簽與“客戶賬戶信息、產品持有信息、消費行為、心理偏好、風險信息、額度與還款行為、資金情況、權益偏好”等八個偏好特征標簽,細分出112個客群宮格,更準確了解客戶需求。
第二步是精準匹配產品。明確客戶理論上的需求后,按“省心、省時、又省錢”的平安標準,對產品競爭力做評價,以評估是否滿足客戶需求。
第三步是優選場景渠道。結合具體場景和客戶觸點,智能選擇適合的服務渠道(APP、遠程、線下等),選擇合適的場景和時機,把產品和服務精準推薦給客戶,實現對客戶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智能化經營,并推動零售金融服務從“產品銷售推動”向“有溫度的陪伴”轉變。
蔡新發還介紹,平安銀行設立了‘1+3’的評價標準體系,即客戶滿意度+客戶活躍度、客戶擁有的產品服務數量與收入,由此持續優化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同時依托平安集團個人綜合金融平臺,通過積極融入平安集團生態圈,完善客戶權益及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解決方案,推動實現客戶認同與社會價值。
論壇上,談及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業的運用,蔡新發表示,金融產品和服務比較復雜,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商品,需要遵守政府的要求、社會的規范,和客戶有深度的溝通。因此,他認為這些規范及情感相關的因素不能再通過模型進行定制化,更多的是要從法律治理方面進行要求,從社會及倫理的層面進行一些規范,從而把科技革新和社會規范結合,創造一個美好的前景。展望未來,他認為比較簡單、相對大眾化的服務一定會被人工智能替代掉,但對于中高端的客戶服務,或者是一些困難性的問題,還是需要人機結合的服務。
最后,蔡新發用三句話對人工智能的發展進行了總結:世界必須“團結合作、開放包容”才能夠真正發展,更好地推動科技的進步;普通人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才能,唯有自己的才能得到發展,才能利用好機器和AI;企業必須利用好人工智能,和政府和社會一起去創造正面的力量,防范技術帶來的不利影響,推動人工智能更好地賦能人們美好的生活。
(責任編輯: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