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于2023年3月31日- 4月2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推進中國汽車產業現代化。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出席并演講。
數據顯示,我國汽車產銷量、保有量居全球之首,道路交通全年CO2,排放量8億噸,約占全國7%。
李毅中強調,首先,近期提高燃油汽車經濟性仍是碳減排的主要方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汽車保有量3.2億輛,其中燃油車占96%,年消耗汽柴油約2.6億多噸。油耗每下降1%可減排CO2近750萬噸。
近年來,燃油車油耗明顯改善,有資料稱國產乘用車百公里平均耗油6.26升,仍有較大潛力,逐步達到5升的國際水平。
他還表示,?預測到2030年,我國燃油車汽車的產量可能還能占一半,保有量中燃油車仍然占接近80%,所以要持續提高內燃機的效率,加快老舊車輛的淘汰更新。今年7月1號起推行國6B,今后可能還有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同時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汽柴油產品的質量。
第二,中長期看,電動車將成為“降碳”的主要方面。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火電占66.6%,電動乘用車百公里耗電15度,排放CO2約85kg,燃油乘用車百公里耗油6.3升,排放CO2約13.2kg,電動車減排近40%。隨著電力結構優化,效果更顯著。
數據顯示,我國2022年新能源車產量700.3萬輛,增長90.5%,滲透率達25.8%。預計2030年產量超過1500萬輛,保有量1億輛。為汽車產業及道路交通碳達峰奠定基礎。
第三,要重視制造、使用、報廢、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減碳減排。李毅中指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布,在車輛周期中,電動車占46.2%,燃油車占24%。
他建議,一是要輕量化。采用鋁合金、碳纖維等輕質高強材料,優化汽車結構減輕自重。二是動力電池方面,要提高能量密度,減輕重量,減少制造能耗物耗,退役電池梯次利用。三是注重廢舊車輛回收,廢舊車輛拆解材料的70%可再利用,零部件再制造可減碳70%,依法支持老舊車輛報廢。
第四,智能網聯是減碳減排的新動力。李毅中指出,“人車路網云”協同發展,安全、高效、節能,可提升交通出行效率20-30%,助力減碳減排。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L2級輔助駕駛滲透率達34%,2030年L3自動駕駛滲透率達70%。他建議,提升汽車感知系統、規劃控制系統以及智能座艙等的數字化技術水平提高單車智能。此外,還要建設道路、建筑感知系統,打造“車城網”車載智能平臺聯網,實現車路協同。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