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華夏時報?
身家5000多萬元的某上市公司高管林泰(化名),2021年在國泰君安證券深圳登良路營業部(下稱“營業部”)員工陳琴的推薦下,為開通“年化收益最少4%”的私募基金打新權益,前后總共融資、借款8000多萬元。不料,最終不僅沒有得到任何收益,反而為此支付了280多萬元的利息及其他費用。
《華夏時報》記者日前獲得的微信記錄顯示,國泰君安員工陳琴“手把手”指導了林泰為開通打新權限的全部操作過程,包括承諾收益、引導風險測評、提供融資中介服務、推薦“兩融繞標”等多處違規操作。
本報記者以采訪函形式向國泰君安詢問上述違規事項,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借巨款開通打新權限
該上市公司的招股書顯示,林泰持有300萬股,系IPO前取得,并在2021年6月解禁。林泰介紹稱,股份解禁前,上述營業部員工陳琴為他量身打造了一款基金打新理財方案,即林將全部持股轉讓至某百億私募為其定制的個人專戶,賺取穩定的打新收益。
按照中證協的規定,私募基金網下打新門檻是20個交易日的日均市值達到6000萬元。
當時林泰的持倉市值略有不足。陳琴在和林泰的交流中,多次表示打新可以獲得穩定的收益,她舉例說:“如果按照今天股價需要2300萬元,若過橋借1500萬元,算7天,利息是105000元,打新11月、12月差一點加起來也有50萬元(9月份單月就有差不多40萬元)是可以完全覆蓋成本的。”
為此,陳琴推薦了過橋資金方和某百億私募。當年8月,林泰以大宗交易方式將其全部持股轉讓給該私募的專戶基金,轉讓價款5700萬元。當天,林泰借了4500萬元過橋資金,還在陳琴的幫助下從國泰君安借到1700萬元融資款,終于認購了基金,并成為唯一持有人。
沒想到的是,在上述操作完成后,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下跌,基金的凈資產不足6000萬元,無法開通打新權限。在陳琴“股票放著也是放著,有多5%的收益一年三百多萬元增強收益也很好”的建議下,林泰2021年10月再次借到1500萬元的過橋資金,使基金市值達到6000萬元。
股票單邊下跌的行情沒有止住,林泰只能聽從陳琴的指導繼續借錢,直至2022年4月27日用900萬元融資款加倉后,基金資產終于站穩6000萬元。
承諾收益反虧280萬元
然而,林泰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打新權限只開通了4個多月,上市公司的股價在2022年9月再創新低,基金的打新權限隨即停止,之后再無操作直至現在。
按照陳琴最初在規劃整個打新理財方案時的說法,林泰每年可以多拿5%的打新收益,大概300萬元左右。從2021年8月至今,1年8個月的時間,盈利至少應該有450萬元。
事實上,從2021年8月開始實施上述兩融打新方案,直至目前,林泰沒有取得任何收益,反而支付了280多萬元的各種費用,其中最大頭的是國泰君安兩筆共計2400萬元的融資款產生的200萬元利息。融資的利率為年息6%,他在今年3月中旬才全部還清。
林泰稱,基金打新的收益率也遠遠低于預期。2022年4月25日,開通打新權限前,基金凈值為0.94元,今年3月31日凈值只有0.66元。
“從頭到尾都是操作自己的股票,左手倒右手,是一個沒有意義的交易,中間還產生了非常多的摩擦成本?!绷痔┍硎尽?/p>
一位券商投資顧問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林泰持有的股份是原始股,成立基金后相當于持股成本變高。之后基金凈值不斷下跌,他又為了獲取打新收益,付出了更多的成本。投資要量力而行,任何加杠桿的操作,都蘊藏著風險,券商員工在推薦相關業務時,必須進行充分的風險提示。
涉嫌多處違規
陳琴是在2021年為林泰推薦、設計了上述理財方案,但中基協官網顯示,她直至2022年5月才取得基金從業人員資格證。
上述券商投顧表示,投資者在證券公司開通兩融賬戶要進行風險測評,風險測評必須要在C5及以上,申購私募產品則需要先認證為合格投資者。
林泰表示,其是技術人員,股份來自于股權激勵,并不了解證券投資。他所有的操作都是在陳琴的指導下完成。雙方的聊天記錄顯示,在做風險評測時,陳琴讓他“盡量選擇c或者d答案,激進一點”。
陳琴在聊天中多次承諾收益,有諸如“大概2000萬元市值,不說打新5個點,按照4個點保守算年收益80萬元,每個月也有6萬多元”等表述。
在上市公司股價下挫后,林泰數次加倉,直至基金開通打新權限。加倉的資金來自于陳琴提供的過橋資金和融資借款,合計8400萬元。
林泰所持個股并不是兩融標的,陳琴表示“不是兩融標的所以通過另一種融資方式來做”“每個環節都是合規操作”。
證監會出臺的《證券經紀業務管理辦法》對證券公司及其從業人員進行了多項規定,包括不得為投資者與他人之間的融資提供中介、擔?;蛘咂渌憷头?。
此外,按照規定,客戶融資買入的證券,不得超出證券交易所規定的范圍。
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主任許峰表示,相關規定的核心是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保障投資知情權,在充分知悉風險基礎上風險自負。如果證券公司刻意規避監管要求,實施欺詐行為,不僅可能產生行政處罰等監管責任,還可能要賠償欺詐行為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
國泰君安在年報中表示,風險管理是證券公司的首要核心競爭力。公司強化全面風險預判預警和應對能力,持續提升集團化合規風險管理的精細化水平,連續15年獲得A類AA級監管評級。
《華夏時報》記者聯系到陳琴,她在聽明記者的求證內容后,說自己在開會隨即掛斷電話。國泰君安也未對記者采訪進行回應。
林泰在2022年10月將此事舉報至證監會。今年4月17日,深圳證監局發布對陳琴的警示函,因其從業期間在不具備基金從業資格下參與私募基金銷售,銷售產品時未勤勉盡責,向客戶提供風險測評答案,回訪時告知客戶應對口徑,并為客戶與他人之間的融資活動提供便利和服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