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年銷量領先的緊湊型車級別里,它們是銷量冠軍的爭奪者。
【綜合評分】
【安全】
軒逸
10.86-14.08萬元3.22萬
伊蘭特
9.98-14.98萬元3.35萬
思域
12.99-18.79萬元3.14萬
【配置】
【適用性】
【用車成本】
【質量】
分項指標說明 :
用車成本
包括油耗、保養費用以及二手車殘值。保養費用并非單次保養的平均花費,而是根據保養頻次綜合統計得出。雖然質量可靠性較低的汽車還會在用車后期產生較多的維修成本,不過這方面成本并不計入本項統計。
適用性
適用性是指一輛車駕乘的舒適性以及載物等其他使用方面的實用性,它主要取決于空間。乘坐空間也是一輛車人性化程度的主要指標,這個級別的汽車的前排空間一般不會有太大區別,主要區別在于后排空間、后備廂空間和車內的儲物空間。
質量
即造車質量(次品率)與長期可靠性(無故障率),優秀的汽車質量往往10萬公里甚至20萬公里零故障,而較低的可靠性意味著維護成本的上升。
安全
安全分為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主動安全成績取決于安全性配置的多寡,在被動安全方面,我們主要依據世界上最嚴苛的碰撞測試——美國IIHS的碰撞測試成績,以及參考歐洲E-NCAP和中國C-NCAP的碰撞得分。
配置
當然,越貴的車配置越高,我們一般首先考慮同等價格條件下的配置水平,此外,是否采用更先進的動力系統,也都作為“配置”進行考量。在實用緊湊型車領域,基于大多數中國家庭的購買習慣,我們選擇車系的中低配作為參考對象。
NO.1
本田杰德
杰德是東風本田于2013年向中國市場投放的一款車型。它曾經被認為是本田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汽車,但本田一年多以后將這款車引入日本,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它就是本田在亞洲市場的緊湊型MPV本田時韻()的接班人,而它低矮的車身一早就是為了日本近年來開始流行的雙層停車位而準備的。
杰德與有莫大的關系,它和第九代思域完全共用動力和底盤,而且車頭部分也幾乎一樣。杰德整體的外形也和本田在歐洲投放的思域旅行版非常接近,但它卻在五座之外另外擁有一個三排六座版本。可以這樣說,五座版的杰德因為其寬大的后備廂,約等于思域旅行版,六座版的杰德則相當于時韻。
作為緊湊型車來說,杰德擁有一個巨大的軸距,它的軸距高達2760毫米,與凱美瑞、雅閣、天籟站在同一水平,而一般緊湊型車最大的軸距也只有2700毫米。嚴格來說它應該是作為一款旅行車,但這一車型在中國 市場面極窄,無法構成一個門類,所以我們還是基于它的動力和設計方面的家用特性,將杰德歸入“實用緊湊型車”一類。
杰德搭載的上一代思域的1.8L發動機和5速自動變速箱組合在當時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它的動力輸出非常平順流暢,而由于本田vtec發動機技術的特性,發動機在4000轉左右會再次有一個小的爆發。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你在正常實用的幾乎所有情況下,只要踩油門都能迅速得到動力的再次提升,比如當你以120碼的時速在高速路行駛,而又突然需要再次加速超過一輛大貨車的時候。
不過思域這一套動力用在車身比它重了大約150公斤的杰德身上,效果不免要大打折扣,但杰德的優勢是它的高配車型有本田新的CVT變速箱加持,不僅行駛感更加平順,更加省油,而且動力輸出也比那套5速變速箱更好。放在同級別的車型里,杰德的動力尤其是100碼以后的加速部分仍然算是比較好的。
杰德跟上一代思域一樣,后懸架采用雙橫臂獨立懸掛。不過思域是采用減震筒和彈簧分離的設計,而杰德是一體式設計。從行駛感受上杰德這套懸架的舒適性不錯,能很好的吸收路面震動,過濾大顛簸的能力相當強。雙橫臂懸掛的操控極限理論上比扭力梁懸掛的車強一些,當然,這一懸掛放在杰德上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讓乘客更舒適,這套底盤在同級里可以得一個很高的分數,雖然它給人的第一感覺還是略微偏“硬”。
盡管采用了1.8L排量的發動機,這款車的油耗其實是很低的,高速行駛的油耗在7L左右,一般市區路況則在8.5左右,如果在時速60-80KM的經濟巡航速度,百公里油耗甚至輕松跑進6L以下。總之,在油耗方面你可以把它看作一臺1.6L排量的車型,而且是很經濟省油的那一種。不過杰德的用車成本也許不算本級別最便宜的,畢竟它的保養成本略貴,二手車市場也不如市場常見車型那么大。
杰德的最大亮點是它的使用空間,他大概是最寬大的舒適的緊湊型轎車,五座杰德擁有一個非常可觀的后備廂,而且它和歐系的旅行車只加后備廂不加后排空間的做法不一樣,它的后排腿部空間也是直逼中級車水平的。
六座杰德增設的第三排座椅實用性比其他的緊湊型MPV——包括馬自達5、大眾途安要好得多,不過它的問題是當6個座椅全部使用的時候,行李廂空間就所剩無幾了。這款車非常適合有兩個孩子的城市家庭,尤其是家里有兩位老人,四大兩小的家庭構成。不過在農村的非鋪裝路面上,它低矮的底盤高度可能會帶來困擾。
杰德目前并不是一款熱賣車,因此它擁有可觀的優惠。如果你并不追求很快的發動機爆發力,如果你用車需求是城市家用為主,以及如果你的預算稍微放寬一點,我們在這個級別真的暫時想不出比杰德更合適家用的選擇。
NO.2
現代
新一代現代伊蘭特領動已經于2016年3月在中國正式上市,這是現代汽車在2015年洛杉磯車展上發布的第6代伊蘭特的國產版本。現代在中國的產品布局會令不熟悉韓國汽車的人感到非常迷茫,你走進北京現代4S店會看到4部不同名字的伊蘭特在同時售賣,這是因為現代在緊湊型車市場已經“四世同堂”,他們分別是伊蘭特(第3代伊蘭特)、悅動(第4代伊蘭特)、朗動(第5代伊蘭特)以及最新的領動(第六代伊蘭特)。
伊蘭特的優點是“高顏值”和“大空間”,通過幾次換代,它的車身和軸距都越來越大,但價格區間卻一直下探,這使得它的性價比也越來越突出。
最新一代的伊蘭特領動搭載1.6L自然吸氣和1.4T渦輪增壓發動機,其中1.4T的版本全系搭配雙離合變速箱。小排量渦輪和雙離合變速箱其實是一種不太合適的搭配,但這種搭配在中國市場極其流行。然而采用這一搭配的車型,共同的表現就是在起步階段動力極其虛弱,而在低速或擁堵路況行駛時,變速箱頓挫也非常明顯,很遺憾這些問題在1.4T的領動身上也全部出現了。不過自然吸氣版本的領動卻很好開,它的油門調校非常靈敏,起步階段夜很輕快,駕駛它的感覺非常輕松。
所有版本的伊蘭特領動都沒有強勁的動力,1.4T車型已經是相對高性能的版本,但是這個1.4T實際上是所有1.4T發動機里面排量最小的,只有,所以領動的加速成績也并不快。
領動在空間方面的表現很值得贊美,它的空間和后排舒適性在本級別里面一直名列前茅。
由于第一批國產化的伊蘭特和索納塔油耗偏高而且有些小毛病,很多人還對現代以及所有韓國汽車的質量可靠性存在偏見。其實如今現代汽車的造車質量已經達到一流水平,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擔心質量問題而不敢購買伊蘭特,相反它會是你在中國市場能買到的同級別最可靠的幾款車之一。
伊蘭特是一款相當省油的車,而且維修保養費用也很便宜,但它的二手車殘值是個問題,因為它的換代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總體來說,這款車的用車成本相當低,尤其是如果你打算相當長時間的使用它的話。
安全方面,伊蘭特同樣做得很好,現代伊蘭特在2012~2016年均獲得同類型車最高安全級別:TSP獎,目前的伊蘭特是TSP+車型,也就是你能買到的最安全的車型。
NO.3
日產
軒逸脫胎于大名鼎鼎的日產藍鳥()。藍鳥在1959年由日產推出,是日產歷史上生產周期最長、累計生產數量最多的車型系列,到了七十年代,日產藍鳥和豐田花冠、本田思域一起,成為日本汽車進軍美國市場的主力軍。
2000年的第9代藍鳥被命名為藍鳥·,軒逸的歷史由此開始,2006年推出的第10代藍鳥仍然添加標識,成為事實上的第二代軒逸,這款車在中國由東風日產進行國產,東風日產把譯名定為軒逸。2012年日產汽車推出第3代軒逸,但車身的藍鳥字樣卻消失了,藍鳥這個品牌被使用到了一臺新的僅供中國市場的緊湊型車身上。
2015年軒逸的銷量高達33萬輛,成為僅次于朗逸的中國市場銷量第二的轎車。
軒逸很有可能是第一款因為互聯網而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的轎車,無數統計都表明,軒逸在中國的滴滴和優步專車當中,占有極高的比例。這大概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是作為每年開幾十萬公里的運營車輛,遠比每年一兩萬公里的家用車更加注重油耗表現,而軒逸的燃油經濟性一直有口皆碑,第二是軒逸出色的性價比,軒逸幾乎是這個級別日系車里面最便宜的。專車司機的選擇也給了中國乘客一個意外的福利:擁有了非常舒適的乘坐體驗,因為軒逸的后排舒適程度恐怕是這級別里最好的,而且車內非常安靜,很多乘客都在軒逸那個大沙發一樣的后排入睡過。
軒逸是優點和缺點都非常鮮明的車型,它的優點是乘坐舒適,駕乘輕松,經濟省油,但它在操控方面有非常多缺點。為了追求舒適,軒逸的懸掛調校非常軟,因此給人感覺有些輕飄,而且在高速路上方向穩定性也不夠好,這使得駕駛員對它的操控不會太有信心,你如果真的開它去轉急彎的話,確實會有懸掛會橫向漂移的感覺——而同樣并不追求操控的卡羅拉給人的感覺就比它要“扎實”得多。
軒逸的CVT變速箱也是徹底的舒適導向,和豐田及本田的CVT變速箱比起來,在效率上明顯落后許多。這臺變速箱有時候面對復雜的操作邏輯有點無所適從,而豐田和本田的CVT就能做到像傳統的自動變速箱一樣,對動力的傳輸直接而又緊致,軒逸的這部CVT對比起來讓人感覺有些掉隊了,當然它本來就已經臨近換代。
過去的軒逸在動力和操控上并不顯山露水,但實測起來卻頗有水準,上一代藍鳥軒逸2.0L的車型實際上是當時所有自然吸氣的緊湊型車里面最快的,加速性能遠遠超過同樣2.0排量的速騰和福克斯,也比思域、馬自達3和卡羅拉要快。而這一代軒逸似乎已經完全放棄了性能追求,這是一臺乘坐遠比駕駛舒適的汽車,它的設計也許一開始就瞄準那些對駕駛無欲無求的家庭,和很多習慣了“慢慢開”的女司機。
在可靠性方面,這一代軒逸的口碑也出現了顯著下降,1.6L排量的軒逸燒機油已經鬧得沸沸揚揚,在美國消費者報告的大樣本統計中,軒逸的可靠性表現也很一般。
在安全方面,軒逸作為家用車絕對優秀,新款軒逸于2013獲得同類型車最高安全級別TSP,添加主動安全系統之后,又于2015、2016年獲得TSP+。
NO.11
別克英朗
通用汽車在中國的車系大部分都是一筆糊涂賬。英朗是通用旗下別克品牌在中國推出的新車,但它繼續沿用了和別克凱越相同的英文名,其中兩廂版稱為 GT,三廂版為 XT。如今別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停產凱越,將英朗作為別克品牌的入門車型,以實現別克品牌形象的上升,但英朗的另外一個表兄弟,定位更高的威朗又冒了出來,于是,英朗的定位下沉,變成了一款“實用性”緊湊型車。
眾所周知,上一代英朗其實是一款掛著別克車標的德國車,它就是歐寶的雅特(),而在英國它也叫雅特,但是掛著沃克斯豪爾()車標。上汽通用將英朗引入國內之后基本保留了海外版車型的特點,除了掛上別克車標之外,其他地方基本沒有任何變化。
而今年3月上市的全新英朗,卻跟海外版并無瓜葛。它是上汽通用完全自主研發的車型。上一代英朗取得了相當高的銷量成績,而且至今英朗仍然構成別克整個品牌的銷量主力,這又是一款小排量渦輪+雙離合變速箱的車型,英朗的雙離合變速箱幾乎能毀掉這款車在操控上的所有優點。這套雙離合在低速時有非常嚴重的頓挫,無論那么小心的控制油門,都不會得到舒適平穩的乘坐感受。而且似乎正是由于雙離合的特性,這個變速箱的換擋邏輯非常混亂,在預先用剎車控制油門的情況下,如果深踩油門加速,很可能迎來的是一次升檔。這個非常熱衷于的升檔的變速箱不僅在擁堵路況下讓人難受,在需要頻繁減速-加速-超車的車流密集的高速路上也讓人感到疲憊。
2016年前10個月英朗累計銷售的30.31萬輛中,僅有0.94萬輛是搭載1.4T渦輪增壓發動機車型,且累計銷量同比下滑了41.10%。
質量方面,上汽通用自主研發的新英朗,由于總體上還是沿用上一代車的設計和動力系統,我們覺得也無需擔心。
上汽通用的別克英朗在2015年中國C-NCAP第二批測試中獲五星評價,并且得到高分52.5分,我們認為它是安全方面值得信任的汽車。
NO.14
雪佛蘭經典科魯茲
科魯茲也是一個年輕的品牌,比起之前的成功,科魯茲目前有點陷入沉寂。
在中國市場,第一代國產科魯茲在2009年推出,銷售至今,現在稱為“科魯茲經典”,初代科魯茲一出生就創造了銷量神話,甚至長期包辦了雪佛蘭品牌在中國總銷量的50%,它硬朗的美式肌肉車線條成為無數中國年輕人的最愛。其實這輛車的外形和內飾由韓國團隊設計,但底盤和動力總成則是由德國團隊一手打造的;2014年嘗到甜頭的雪佛蘭推出了中國市場的第二代科魯茲,這一次完全由德國歐寶主導設計,但并非是一款全球化車型,不久后第二代美版推出,于是今天我們就看到了基于美版打造的這款全新科魯茲,三代科魯茲目前在終端同堂銷售。
不過,今天科魯茲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其中大約70%是由第一代科魯茲的改款,“經典科魯茲”貢獻的。
我們認為經典科魯茲至少在動力方面是一輛不值得購買的汽車。它起步輕快,低速行駛感覺很輕松,但到了80碼以上,發動機和傳動系統好像突然失去連接,往往深踩油門只能聽到發動機的狂吼,車速卻極少變化。這款車動力的遲滯也非常驚人,從踩下油門踏板到動力增加輸出,有時候需要等待好幾秒鐘。
油耗也是經典科魯茲的大問題,以80碼速度勻速行駛的時候,發動機轉速經常上到2500轉左右,如果時速達到120,發動機轉速經常達到3500以上,這必然導致很高的油耗。而且當駕駛員停止踩油門以后,發動機卻往往繼續維持高轉速數秒之久。
經典科魯茲在剎車方面的體驗也非常差,剎車踏板的前半程基本感覺不到制動,你很難通過輕壓剎車降低車速,而如果踩到后半截,制動不不期而至,造成車輛突然頓挫。所以駕駛這臺車很難是輕松的,可能你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怎樣用孱弱的動力催動這輛美式大車,以及怎樣踩剎車才有可能舒適一點。
通用一貫擁有比較穩定的造車質量,但科魯茲卻表現不佳,車齡四年以上的科魯茲往往就開始出毛病了,通用“集合全球資源”打造的全新車型似乎質量都沒有它在美國本土研發的汽車可靠,這也許是通用“全球造車”的弊端之一。
科魯茲的安全性也還有待提高,在2013年之前它也是TSP高級安全車型,但在IIHS新增的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出現之后,它跌出了這一安全級別。美版科魯茲搭載的主動安全系統靈敏度很低,好在它在中國把這一配置取消了。
如果你打算買這臺車,我們建議你順便也看看科沃茲,科沃茲的空間比它略小一點,但配置水平高很多。
【蓋得排行,查詢商品品牌排名。實用緊湊型汽車排行榜完整版可下載蓋得排行APP查看】
【蓋得排行目前已發布小型車排行榜,緊湊型車排行榜,10萬元車排行榜,供大家參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