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發(fā)生在賓館叫KF,發(fā)生在公園叫YZ,發(fā)生在車里叫CZ,發(fā)生在菜市場……要拘留……不同的場所環(huán)境,自然有不同的趣味,也只適合特定人群。如果想靠自己買臺二手車,也必須掌握不同賣車場所代表的不同趣味取向。
今天我們聊【在什么地方買二手車最合算?】
看官們肯定會納悶兒:買車就買車,需要講什么場合嗎?當然,從哲學角度來看,萬事萬物都是有聯(lián)系的,二手車的價格當然也會與交易場所有關(guān)系。
一般來說,二手車交易一般發(fā)生在以下幾個場所:
*4S店置換展廳
*專門的二手車展廳;
*二手車市場;
*指定的地方或C2C平臺;
不同的地方,買賣雙方會有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也會對交易成本有影響。除此之外,鎮(zhèn)守不同場子的人的能力也有很大差異,高檔場所往往意味著更NB的銷售、更強悍的渠道,面對不同客戶自然拿捏不同分寸。
廢話不說,細細來看:
【4S店置換展廳】
4S店開展二手車置換業(yè)務(wù),目的顯然是為了提振新車銷量。尤其是前幾年,它們新車賣的高潮迭起時,根本瞧不上二手車身上的油水。今年情況略有改變,很多4S店掙錢乏力,也開始珍惜這牙縫里碎肉的營養(yǎng)了。不過,這并不影響我們的分析,大趨勢還是老樣子。
在4S店里,二手車銷售部門都是小部門,目的就是為了清除置換來的各種庫存,并將自身品牌的、品相不錯的車子拿出來做做樣子、撐撐門面。
絕大多數(shù)的置換車輛,尤其是其他品牌車輛,都批發(fā)給二手車商了。對于普通個人客戶,能在4S店選購二手車都是自家品牌的“高品(jia)質(zhì)(ge)”二手車。
不過因為4S店的技術(shù)雄厚(相對于二手車商),又不太愿意擺幾臺破車出來丟人。所以4S店的車輛品相一般都不錯,里程數(shù)也不多,故障也不多,買起來相對放心一點。
在銷量很大的4S店里,置換數(shù)量也都很大,所以員工對行情把握相當準確,基本沒有白菜可撿。他們的定價一般也都是行情價中間,只是稍微高一點,性價比不突出。如果4S店銷量不佳,置換的員工也有可能犯迷糊,但買的不如賣的精,歷史大趨勢永遠是“你別想在4S店占便宜”。
在4S店里買二手車平臺哪個好,銷售的KPI壓力并不大(主要靠二手車商批發(fā)跑量),都會擺出一副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臉色,所以找他們談價格非常困難。而且的確有一群客戶,把4S店二手車當作皇帝女兒般苦苦追求,索要彩禮(車價)再高,也照單全給毫不猶豫。
【專門的二手車展廳】
二手車展廳現(xiàn)在是越來越高檔了,尤其是一些市中心、新開業(yè)、大規(guī)模的專門展廳。里面出沒大量穿著阿瑪尼夾克、鞋子,皮帶中央寫個H的銷售,而售賣車型也多是奔馳寶馬起步。走進這樣的場所,大家都會感到局促,覺得自己是個窮鬼土老帽兒。
你并不孤獨,因為我也這樣。
二手車展廳在一些二三線城市,成為很多寂寞資本追逐的目標,這兩年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裝修風格、營銷思路和夜總會KTV并無二致,老讓人覺得溜錯了場子。
很明顯,這樣的展廳的硬件成本、人力成本都比較高。而且因為很多都是新開或擴建,業(yè)務(wù)人員不會很熟悉市場,肯定有很多額外成本或營銷成本。這些成本肯定都是要轉(zhuǎn)移到車價上面的。
所以無論在哪兒,展廳的價格都是滴血的價格,很容易找到背離行情的扯蛋標價。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堅定立場,堅決砍價!他一身好幾萬的奢侈品,都是從你身上掙來的!
展廳的車況也很有說道。表面上看,它們必須光鮮亮麗,外表永遠被精心呵護,基本和夜總會KTV里的姑娘一樣處于顏值巔峰(特定光照條件下)。但車況內(nèi)里并非如外表那么光鮮,它們往往處于市場中的中等水平,結(jié)構(gòu)件肯定不會有事,但一般都有點兒毛病貓膩。
這樣的車在收購時,競爭者比較少買二手車平臺哪個好,收購比較容易,而且價格也比較不錯。通過精心的清洗、美容,這些車也很容易煥發(fā)光彩。到了展廳后,先標個天價,通過三寸不爛之舌忽悠個土豪財主,這便是不少展廳常見商業(yè)模式。
另外,還有一些展廳對車價諱莫如深,絕不“明碼標價”,所有價格都必須問銷售人員。這樣的場子是見人下菜碟,銷售一般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如果你是小白,肯定要被坑死;但如果你很懂車、了解行情,又精于人情世故,顯得購買力非凡,那絕對能討個好價格。
【二手車市場】
在很多一二線城市,都有很大、很成熟的二手車市場。而在一些三四線城市,也會有些不上規(guī)模的二手車商聚集地。這些地方都可以被視為二手車市場。
這里的一個特點是車型豐富、人流量大,競爭非常激烈。
不論是什么市場,只要競爭激烈,就會促進價格透明,而且利潤水平越來越低。在二手車市場,這也不例外。以上海的幾家二手車市場為例,市場里商家車輛擠作一團摩肩接踵。客戶一眼望過去,同樣車型能看見好幾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價格注水豈不是淪為行為藝術(shù)?
如果你所在的市場,利潤水平不斷走低,你作為一名老板,需要做什么?答案很簡單,壓縮成本。
在場地上,二手車市場里的“公司”十分寒酸:
*任何人能鉆進去的盒子狀物體都是辦公室;
*而真正的辦公場所可能是一輛奔馳唯雅諾;
*上午賣賓利,下午賣凱越;
*停車方式大開眼界,空間利用率極高;
*公司最寶貴資產(chǎn)叫“車位”;
*人員架構(gòu)極其精簡,老板可以是王牌銷售+洗車工+鑰匙管理員……
在這樣的地方,欺生是肯定的,而我說的“價格透明”是最終成交價格透明,并非標價透明。在標價的基礎(chǔ)上,砍掉1~3%都算正常,幾乎不存在一口價的商家。也有商家掛個背離行情的天價出來,這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而且總有人上鉤。
商家的心理也很簡單:畢竟車價基數(shù)大,多掛幾千塊根本不顯眼,但有可能蒙回來一個月洗車錢!
【圖題:過道里也停滿了待售車輛】
至于車況,那真可謂良莠不齊——是車就賣啊!二手車市場里最寶貴的永遠是車位,你總不能讓車位空著吧!哪怕占車位的是個能動的廢鐵,也說不定有人會買哦!
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里,你很難要求某個車商一直提供優(yōu)秀車況的二手車。加之市場上優(yōu)秀車源本身就少,很多車商都是有啥賣啥。
所以說,要想在二手車市場買到好車,要么靠強大的鑒定技術(shù),要么靠強大的運氣指數(shù)。
【指定的地方或C2C平臺】
這個場景主要針對C2C交易,或者沒有門店的車販子。這類交易場景涉及主客場問題,雙方的心理活動主導(dǎo)了交易過程和價格。如果你是個坐火車打飛的去外地看車,那這樣的心理博弈可能會更加明顯強烈,對結(jié)果的影響更大。
作為一個買家,對方如果送車上門給你看,這說明對方閑的沒事干,這車也乏人問津。很顯然,這樣的賣家愿意接受砍價。不過這樣的場景的確太少見了,如果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請務(wù)必小心小心再小心。
絕大多數(shù)情況是買家去找賣家看車,這時候就會遇到各種奇葩極品,或者偽裝成個人車主的黃牛販子。不過詐騙、搶劫倒是少見,畢竟違法的風險太高,而賣車利潤足夠豐厚了,沒必要鋌而走險。
如果賣家不停吹噓自己車子有多棒多棒,那么他有極有可能是車販子。他所吹噓的車況往往有水分的,而價格則可以繼續(xù)談?wù)劇?/p>
但如果賣家比較惜售,比較糾結(jié),甚至對你充滿敵意,一聽到砍價頭發(fā)都要豎起來,則多半是真實個人車主。他們對車子摻雜了很多情感,多是類似“日久生情”、“意義非凡”這種感性因素,場面類似嫁女兒一般,都是不利于交易順利進行的。
當然,個人車主也會添油加醋,但也不會對車做什么精洗拋光,車子基本以素顏示人,這樣比較容易鑒定。一般來說,你也可以在看車之前,直接核對車輛產(chǎn)證、行駛證買二手車平臺哪個好,只是很少有人配合你而已。
如果是真正個人車主,價格往往就不太好談了。因為他們會覺得你不辭辛苦跑過來,肯定不愿空手而歸,購買欲望很強烈,所以不愿降價。如果是買家跑到外地看車,這樣的局面會更加被動。
從深層次說,他們之所以C2C就是想賣高價,和你像占便宜一個出發(fā)點。而且賣家肯定吃透了這車的市場行情。總的來看,就是車價極難商量。曾經(jīng)諾諾就遇到過以200元為一個單位降價的奇葩車主。
借助C2C平臺來進行交易也越來越流行了,但據(jù)說真正的個人車源也不是很多。當賣家把信息掛在平臺上,一堆收車黃牛就來騷擾你,個人車主往往經(jīng)受不住騷擾誘惑,就把車子賣給了這樣的所謂“個人買家”。
反過來看,你去平臺上買車,往往更多遇到車販子。大家也沒必要反感這樣的局面,反正車況是客觀存在,價格談到你情我愿,不用在意交易對象是否以此為生。
但如果真遇到“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個人賣家,除了嘗試還價之外,一定還要仔細鑒定,千萬不要完全依賴平臺的第三方鑒定。畢竟這些平臺成立比較晚,它們鑒定技術(shù)還是有待提高的,但他們扯淡撒潑賴皮規(guī)避責任的能力,卻天賦異稟。
【總結(jié)】
看完如此長文,想必你皺起眉頭,心中泛起一波苦惱:真TM煩!
——然后就委托諾諾料理自己的二手車事宜。
作者簡介
打賞提示
堅持原創(chuàng)作品,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guān)文章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fā)布,來信即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