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 這種操作有貓膩!
去年11月,貴陽的小吉在孟關二手車交易市場分期購買了一輛二手車。最近二手車分期貸款流程,準備提前還款的他卻突然發現,還款賬目不太對。
小吉說,
他購買的是一輛總價11萬的豐田汽車。
首付1萬元,借款10萬元。
不過,
小吉提供的借款服務合同專用條款卻顯示,
他的借款總金額為元,
分36個月還清,每月歸還3827.04元。
合計下來,小吉一共要歸還.44元。
小編掐指一算~
小吉莫名其妙地要多還.44元
按照小吉的說法,
他的借款金額與這份合同上的明顯不符。
仔細一看,原來是多出了保費、
GPS費用以及服務費等項目。
另外,記者發現合同還存在一個問題:
它所標明的車款總價是13萬多,
首付款是4萬多元,
這與小吉所說的也不相同,
車款總價和首付款分別要高出3萬多元。
盡管存在如此多的問題,
但小吉依然在合同上簽了名按手了印。
記者:你為什么不看清楚再簽合同?
小吉:當時也是朋友介紹的,他拿一張白紙蓋著,說這里簽那里簽,一共簽了20多個字。
記者:所以你自己也沒注意?
小吉:沒注意二手車分期貸款流程,相信他。
了解情況后,記者先來到了小吉當初買車的地方,與賣家就車輛總價和首付款進行了確認。
記者與汽車銷售人員現場對話:
記者:你回憶一下,你當時賣車給她是多少錢?
汽車銷售人員:就是記不到了,不知道是十一萬還是十萬零八千。
記者:當時首付是付了多少?
汽車銷售人員:就是幾千,還是一萬的定金。
據汽車銷售人員與小吉的說法,基本可以確定:借款合同上的數目與實際數目的確存在出入。
隨后,記者來到了位于萬眾國際二手車交易市場二樓的美利車金融,當初小吉就是通過這里的工作人員辦理了借款,但此時這里卻空無一人。于是,記者輾轉聯系到了美利車金融企業溝通部的工作人員。
關于車輛總價與合同中金額存在出入的問題,工組人員表示不知情二手車分期貸款流程,并且懷疑小吉以提高車價為手段來騙貸。
美利車金融企業溝通部工作人員:車輛的成交金額和首付都是用戶和車商之間達成的交易協議來確定的,我們的服務在車商和用戶已經達成交易協議的情況下,我們才介入提供分期服務。
記者:當時有相應的車價合同和收據。你們給他辦理貸款的時候,你們核實了他和車商達成的這些交易額嗎?
美利車金融企業溝通部工作人員:這個我們是要核實的。
記者:那怎么會變成他騙貸呢?如果核實了,你們就會發現你們合同上的(車價)總額和他實際的車輛總額相差了整整3萬多塊!
而關于那筆一萬七千多元的服務費,是否在最初與小吉達成了一致,這名工作人員也稱無法核實。
除了服務費,小吉存有疑慮的還有一筆2980元的GPS費用。對此,美利車金融的工作人員解釋是公司為了控制風險,對分期車輛安裝GPS監控設備的費用。但她承認,這樣的做法并沒有國家相關規定的支撐。
目前,小吉依然在與美利車金融進行協商。雖然事情還沒有一個結果,但如果當初雙方簽訂合同時,合同嚴謹一些,簽字謹慎一些,就不會有現在的問題。
對此律師提醒:消費者為了保障自己的權益,簽訂任何文件時都要慎之又慎,核實清楚每一個細節。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