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車就像選媳婦,年齡和心態會左右一個人的選擇。
俗話說:當一個少年的女友長相越來越丑的時候,大家就會有所警惕了。因為這人估計很快就要結婚了。
雖然所有少年都知道,年輕漂亮的姑娘通常都很作、激情炸裂的車通常都不實用。但處在迎風尿三丈的年紀,誰愿意年紀輕輕就選個過日子的?誰愿意把大好青春年華浪費在一臺四平八穩、沒有任何個性的座駕上?
因此本期的《堂主撩車》給廣大騷年又帶來一款激情熱血的小鋼炮,它就是福特的進口嘉年華ST。忘了說了,最重要是它還很便宜。
圖文部分
當然了,這個便宜是相對而言的。13款嘉年華ST總共只有一個配置版本,避免了選擇恐懼癥的尷尬。新車指導價18.59萬元,優惠后的裸車價大概在16.5萬左右,二手車市場上的價格大概在12~13之間。
而今天我帶來的這兩臺嘉年華ST呢,一臺是我賣給東北粉絲的標準精品車,價格12.8萬;而另外一臺呢,是我一個朋友從修理廠老板那里低價買過來的。當時他只花了大概10萬塊錢。
當時他聽說我那ST居然要12.8萬,大呼自己買得太賺了。然而當看過他的車之后,他才知道為什么他那臺車會這么便宜!
事故車就像鬼故事一樣,大家都聽過,但見過鬼的人卻沒有幾個。為了能讓大家更直觀感受到事故車的特點,我不顧路途遙遠,一路殺到郊區那家修理廠去一探究竟。
這就是本次的開著嘉年華ST尋覓嘉年華ST之旅!
這次照片在傳輸過程中出了點問題,部分照片中有黑框,各位客官老爺就湊合著看吧!
這臺ST和我們那臺一模一樣,連幾乎都省卻了。
后面那臺嘉年華ST就是我那朋友的,被他放在修理廠,已經將近一個月。這哥們家里車很多,當初買這臺ST就是為了玩,輕信了那種就打過一兩回照面的朋友的忽悠,直接刷卡就買走了。
當然了,他肯定不是為了貪便宜,因為他直到我收了這臺ST的時候,才開始了解這車行情。他買的時候,壓根就沒怎么關心過價錢。本期視頻本來提前幾天約他上鏡講述的,結果這哥們到了視頻拍攝當天,去天津參加一個高爾夫比賽去了。
我們見到車的時候,它身上落滿了灰塵,輪轂上都結了蜘蛛網。車主仿佛已經渾然忘記了這車的存在。
二話不說,趕緊開始鑒定!車尾部分沒有任何事故,全部原漆。
車子13年出廠,所有車窗都是原廠玻璃。
不要以為全部原廠玻璃的就一定沒有大事故,換過玻璃就一定是發生了事故。
以前我砸的那臺事故飛度,就全部都是原廠玻璃,但懸架塔頂都裂了。之所以后來冒著被抓警察局的風險,我都一定要把那車給砸了。
因為我們后來找那販子理論的時候,那販子拋出一句經典名言把我氣得鼻子都歪了:“我這車連玻璃都全都原廠,怎么可能會有大事故?”
那我干脆就把它砸了吧,免得那廝再TM拿原廠玻璃說事兒!
大致看了一眼車頭,機蓋左右的縫隙明顯不一樣,車頭必然有過撞擊。
精品二手車的縫隙緊致而均勻什么車算是事故車,而事故車的縫隙就如同老婦般松松垮垮,畢竟被暴擊過。
再仔細看什么車算是事故車,前杠邊緣有明顯噴漆痕跡,而且噴漆質量很差,邊緣的色漆已經開始脫落。
大燈上也有飛漆的痕跡,這噴漆的技術還不如上期視頻里那個駿捷油漆工呢。
中網也碎了,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
中網邊緣也能看到噴漆工拙劣的噴漆手藝,像是小學生第一次學水彩畫的涂鴉作品。
前杠下面黑色的霧燈裝飾蓋也有明顯的錯位,如果沒有一臺精品二手車做對比,也許你會把鍋甩給福特做工渣。
但福特表示這個鍋我不背。
再往旁邊看,前杠內的中冷器上也有大面積的紅色油漆!
感覺用涂鴉作品已經不能形容油漆手藝渣,看這手法,妥妥就是唐伯虎的潑墨山水畫的筆風啊。
從中網看進去,水箱框架上的螺絲明顯有錯位的痕跡,這里也被動過了。
還沒打開機艙就已經有這么多問題了,打開機艙會不會有驚喜?
確實有驚喜……對比一下我們為客戶淘到的嘉年華ST的機艙。
先不說機艙內,從機蓋上就能看出不少問題。
首先,機蓋螺絲明顯被動過,而且雨刮水管的位置也不對,所以機蓋肯定有過拆卸。
機蓋上的隔音棉估計是被修理工拆下回家墊狗窩了。
機蓋內側原本的VIN碼被磨掉了,我推測應該是更換了拆車件,因為VIN碼在全世界都能保持至少30年的不重樣。
而拆車件上對應的是前車號碼,與本車不符,所以被刻意磨掉了。
兩側翼子板的螺絲都有擰過的痕跡,翼子板也明顯拆卸過。
再看右側避震塔頂,螺絲不光有擰動的痕跡,連原廠螺絲都不是,國內修理師傅遺漏螺絲的光榮傳統,果然被完美演繹了一發。
車子才兩萬多公里,車子沒有改裝過,還不到更換避震的年齡。而且像避震器、剎車片、剎車盤輪胎這種“左右對稱”的部件壽命都是差不多的,一般一換就是一對。
但是這臺嘉年華的左前塔頂沒有類似的痕跡,所以這肯定是事故所致。
我順勢檢查了右前懸架的下端,減震筒下端的螺絲果真有擰過痕跡。
如果車頭事故已經傷及懸架,那么大梁可能也難逃一劫了。
說實話,純從機艙往里看,我只發現梁頭動過,大梁動過的痕跡非常不明顯。但升上架子去看的時候,大梁褶皺的痕跡就一覽無余了。
這是前杠下面的樣子,這可不是洗車流下來的水,而是噴漆時流下來的漆!
這手法,潑墨山水畫的筆法又略顯夸張了,準確來說,應該像是做紅燒雞腿往上澆醬湯汁……
水箱框架下方居然是用鐵絲固定住的!
國內修理工的那股“哪怕不懂,創造條件都要強行硬修”的不迷信權威的優良作風再次得到完美演繹。
ST的工程師要是看到此情此景,估計也要驚嘆這位修理工的想象力以及動手能力,真他娘的是個天才!
從渦輪通往中冷器的管路也有修補過的跡象,這車沒有明顯改裝痕跡,如果沒有事故不可能更換中冷器管道。
對比兩側霧燈,右側的霧燈沒有原廠標簽,左側的霧燈則有,所以右側的霧燈很可能更換過。
再來看看半軸,與霧燈一樣,右側半軸上沒有標簽,應該是后來更換的,這也印證了我之前車頭右前有事故的推測。
左側半軸帶有原廠標簽,上面的生產日期也符合車輛出廠的日期,應該是原廠件。
變速箱右側油封還有漏油的跡象。
大家都知道,大馬力前驅車會產生扭矩轉向,許多人解釋扭矩轉向是因為前驅車的左右半軸不等長導致的,事實并不是這樣。大馬力前驅車的扭矩轉向是因為兩側半軸與地面的角度不一樣,如果角度一樣即使不等長也沒有關系。
福特嘉年華ST為了克服扭矩轉向問題,特意使用了左右完全對稱的半軸設計。福特將右側較長的半軸分成兩段,這樣讓兩側半軸與地面的夾角完全一樣。但是這樣右側的半軸上會增加一個萬向節,這會增加一定的成本,而且這必須是一個高精度的萬向節,否則車輛會抖動。
不過即使是這樣,依然沒法解決扭矩轉向問題。不過福特工程師算是盡力了,這是前置前驅大馬力跑車娘胎里就帶來的毛病,能減輕就不錯了。這里必須要為工程師們打個CALL。
這是車子的右前大梁,從下面看有明顯的彎曲!
不管哪家做二手車的公司,大梁有傷都肯定要算事故車了。
不過我之前說了,這車從上面看其實并不明顯,是因為大梁也是原廠沖壓機做出的沖壓件,肯定會有接口。這臺ST的接口正好就在下方。
很多人肯定以為,只要是大事故車,傷口就一定會慘不忍睹,其實非也,很多大事故車的傷口不僅傷痕不明顯,而且位置非常隱蔽,如果你不是一個常年窺探事故車的老司機,很多車該看哪些位置你都搞不清楚。
有很多從網上看了幾篇教學帖就以為自己學富五車的朋友,你不得不佩服他們單騎送人頭的魄力!
上個特寫,大梁下面彎曲的地方。
對比一下左側的大梁,完全筆直,沒有任何受傷的痕跡。
右側梁頭有爆漆的痕跡,這可能是在拉直大梁的過程中導致的爆漆。
這種傷痕,要么就是敲打所致,要么就是在整形修復平臺上拉伸所致。總之平時輕易等閑難看到這種教科書級的案例展示,要不是我平時交友甚廣,肯定也拿不到這么新鮮出爐的案例!
要不怎么說,貪玩的男孩兒才有未來!
再往后看,元寶梁下面有明顯的托底痕跡。
而且元寶梁邊緣的一些地方居然已經開始生銹,中華開了7年才開始生銹的,這德國進口的嘉年華ST 4年就撐不住了?
上個特寫,元寶梁邊緣生銹的地方。
元寶梁螺絲也有擰過的痕跡。兩萬多公里的車,我想沒有什么常規保養項目是需要拆卸元寶梁的吧?
看到這里,這臺嘉年華ST毋庸置疑是一輛事故車了。我個人認為,車上可以拆卸的部件出現問題,嚴格來說都不能算作事故車,例如機蓋拆卸、前杠更換等。只有當車輛的不可拆卸的結構件損出現損傷時才可以算作事故車,例如A柱切割、大梁損傷等,因為這些結構件直接影響車輛碰撞時的安全性能。這也是許多人在購買二手車時對事故車敬而遠之的最大原因。
鑒定了這么半天車,咱們再說說福特嘉年華ST這款車。
福特嘉年華ST 13年7月在國內上市,新車指導價18.59萬什么車算是事故車,當時還有人覺得貴,但是嘉年華只為懂它的人存在。
在我看來,嘉年華ST可以絕對是20萬內最具性價比的小鋼炮了。
20萬以內的純正小鋼炮只有嘉年華ST、POLO GTI和鈴木速翼特,嘉年華無論是從性能上還是性價比上都能完虐另外二位。
二手的嘉年華ST性價比更高,現在13萬左右就可以入手一臺,相對POLO GTI和鈴木速翼特來說車源也不算少。
嘉年華ST的1.6T發動機動力就像小泰迪,隨時處于亢奮期,街上絕對見誰干誰,哪怕它可能撩起前蹄都夠不著別人的后腿。
手動變速的入檔手感絕對順滑,每次入檔我都有一種突然進去了的感覺。
最重要的是離合器不算沉,而且結合點相當清晰,城市道路駕駛不會讓你感覺太過自虐。
嘉年華ST的后排空間讓我很驚訝,一般的兩門車,后座都是給沒有腿的人設計的,但是這臺嘉年華的后排坐兩個成年人完全沒問題。
但不得不說,嘉年華ST的內飾裝配工藝實在不敢恭維,行駛起來感覺像一個年久失修的老木屋,吱吱呀呀四處異響。
配置上,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電動折疊后視鏡、自動大燈、自動空調都有配備,日常使用足夠了、除此之外,我還發現了一個十分接地氣的功能。
當你買了這樣一臺小鋼炮,如果你的朋友找你借車怎么辦?沒關系,嘉年華ST的智能鑰匙有MY Key功能,你可以通過備用鑰匙來限制一些車內的功能。
比如可以設置限速,也可設置ESC一直開啟,當你的車被朋友接走,這個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你的朋友豁你的車,是不是很接地氣呢?
最后,咱們還是回到事故車這個主題上。其實很多人是可以接受一些有瑕疵的二手車的,這樣的車曾經發生過事故,更換過一些覆蓋件,但是沒有傷及車輛骨架。這類車往往價格更便宜,在一些買家心中更有性價比,好似撿漏一般的存在。
但是在撿漏的時候大家千萬要注意,雖然事故車并不難判斷,螺絲擰動的痕跡、噴漆的痕跡、零件的更換,一般人都能看出來,但是真正難以判斷的是事故的大小。
像這臺嘉年華ST,它最大的問題是大梁損傷,這是直接影響車輛安全的。如果只從機艙上面來看,最多判斷這個車機蓋更換、翼子板拆卸等問題,不仔細看并看不出車輛結構件的問題。再加上這車價格便宜,很可能被小白買家當作寶貝一樣買走。
所以在這里奉勸大家,看大事故車其實不難發現端倪,難的是如何從一堆雜亂無章的表象去看清一臺車的本質。很多人買到事故車的經歷,不是因為完全不懂,而是因為“不完全懂”,卻以為自己懂了。買到手可能還會偷著樂,但仔細看過之后,才會心涼半截,那時候再拍大腿感嘆貪便宜就太遲了。
好了,這一期的堂主撩車就到這里了,咱們下期再賤!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標簽: